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同一个道德决策情景使用外语(相比母语)呈现时,个体会表现出更强的功利性倾向,即道德外语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首次探讨了语言类型(母语vs.外语)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倾向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及梳理,共有19篇文献46个独立样本97个效应量符合元分析标准(N=9672)。结果显示存在较小但稳定的道德外语效应(g=0.2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道德外语效应受故事类型的影响,在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外语效应(g=0.32),但在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g=0.11)与日常道德评价故事中(g=0.12)不存在外语效应;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的外语效应受记分方式的影响,多点记分在该故事类型下存在效应(g=0.27),二点记分不存在效应(g=0.05);性别和语系类型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类型对个体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德故事类型和记分方式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2.
The past few decades of moral psychology research have yielded empirical anomalies for rationalist theories of moral judgment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sychologists and philosophers argue that these anomalies are explained well by sentimentalism, the thesis that the presence of an emo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formation of a sincere moral judgment. The present review reveals that while emotions and moral judgments indeed often co-occur, there is scant evidence that emotions directly cause or constitute moral judgments. Research on disgust, anger, sympathy, and guilt indicates that people only reliably experience emotions when judging conduct that is relevant to the welfare of the self and valued others. Moreover, many recent studies have either failed to replicate or exposed crucial confounds in the most cited evidence in support of sentimentalism. Moral psychologists should jettison sentimentalism, and focus instead on how considerations of harm and welfare—the core concepts of rationalist theories— interact with empirical beliefs to shape moral judgments.  相似文献   
33.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具理论、思维和言语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其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带有抽象社会观点的色彩等。  相似文献   
34.
We report three studies in which methodologies from psychophysics are adapted to investigate context effects on individual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 The aim was to determine how the range and the rank of the options offered as saving amounts and levels of investment risk influence people's decisions about these variables. In the range manipulation, particip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either a full range of choice options or a limited subset, while in the rank manipulation they were presented with a skewed set of feasible op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oices are affected by the position of each option in the range and the rank of presented options, which suggests that judgments and choices are relative.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5.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实验1相似。成人在FB任务上的不佳表现与成人具有心理理论的事实相悖,说明把通过FB任务作为衡量心理理论的唯一评定标准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6.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理论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具体关系如何,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介绍了心理理论和语言关系的新近研究,着重阐述了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两种观点: (1)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之间不仅是早期揭示的一般相关关系,而是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或以语言为因,或以心理理论为因;(2)心理理论和语言都受第三种因素影响,如执行功能和生长环境,但这些因素是究竟如何影响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的,还需深入探讨。文章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包括对不同语言能力间的比较研究,对二者关系的跨文化研究和毕生取向研究等  相似文献   
37.
Does reasoning to a certain conclusion necessarily involve a normative belief in support of that conclusion? In many recent discussions of the nature of reasoning, such a normative belief condition is rejected. One main objection is that it requires too much conceptual sophistication and thereby excludes certain reasoners, such as small children. I argue that this objection is mistaken. Its advocates overestimate what is necessary for grasping the normative concepts required by the condition, while seriously underestimating the importance of such concepts for our most fundamental agential capacities. Underlying the objection is the observation that normative thoughts do not necessarily cross our minds during reasoning. I show that proponents of the normative belief condition can accommodate this observation by taking the required normative belief to guide the reasoning process and offer a novel account of what such guidance consists in.  相似文献   
38.

鉴于自杀问题本身的极端复杂性及其深远的负面影响,从元认知、强迫信念、内在狂妄以及选择人生不能4个角度尝试对自杀风险因素进行了探析,并从近端救治需关注早发现及对方痛苦被看见,远端防控应强调生命体验的重要性, 外围工作应加强对死者亲人的抚慰3个方面对自杀防控进行了探究,以期对自杀危机干预提供一些新思路。此外,倡导教育在生命意义救治方面应担负更大职责且一刻不能或缺。关注个体的心理因素,同时重视人的社会属性,综合施策、多方努力,自杀问题定会得到更好解决。

  相似文献   
3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为了避免疾病扩散,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患者信息需进行公布,其中与私行私德有关之处在公众围观中可能被放大评判,话语权不足的患者成为舆论中信息弱势群体。这一状况会导致公私边界不明晰,患者私行入公域;道德评价成为情绪宣泄,负面后果无人负责;以道德为名造成撕裂,消解舆论的监督作用等负面后果。要解决这些伦理问题,需要把握适宜的伦理距离,树立距离伦理意识;依照分布式道德行为措施追责,发挥网络平台道德促进者作用;同时增强公共卫生沟通机制中的伦理因素,推进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主要探讨听障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采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来探讨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实验2增加了情绪理解任务,并探讨情绪理解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之间关系的机制。结果发现:(1)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真假信息辨别、谎言意图理解的正确率显著不如典型发展儿童,且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好,越容易进行真假信息辨别和谎言意图理解;(2)典型发展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准确,谎言意图理解越好;(3)当听障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典型发展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错误信念理解对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理解具有解释作用,而且表明高情绪理解在谎言理解中有促进作用以及表明高情绪理解在对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中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