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162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综合ICU患者出院后重返工作岗位相关概念及现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院前、院内、院外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康复活动、ICU患者出院后随访、社会支持)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促进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建议及未来展望,旨在为学者开展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工作人员促进ICU患者康复提供护理干预建议,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22.
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职场不文明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边界。通过问卷调查315份员工和领导的配对样本数据,结果表明:职场不文明行为负向预测组织公民行为,情绪耗竭、组织自尊中介了职场不文明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心理韧性调节了情绪耗竭、组织自尊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3.
隋杨  王辉  岳旖旎  Fred Luthans 《心理学报》2012,44(9):1217-1230
通过对国内一家企业共785位员工及其直接主管的问卷调查, 考察了下属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工作绩效及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程序公平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下属的心理资本与其工作绩效和满意度正向相关; 2)下属的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了变革型领导对下属工作绩效及满意度的正向关系; 3) 下属的程序公平调节了变革型领导对下属心理资本的影响。具体而言, 下属的程序公平感越高, 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心理资本的正向关系越强, 反之越弱; 4) 进一步地, 程序公平调节了下属心理资本对变革型领导-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即:程序公平感越高, 变革型领导通过心理资本对下属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强, 反之越弱。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探讨了亲社会自主动机对青少年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研究1以293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考察了亲社会自主动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2以205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操纵亲社会自主动机(vs.受控动机),并考察其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自主动机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并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亲社会自主动机对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都起到了中介作用;相反,亲社会受控动机则不利于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进而不能有效地提升其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5.
以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14所小学中的340名有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症状的儿童及其158名班主任为被试, 收集了儿童自己填写的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抑郁量表, 班主任评估的儿童攻击行为量表, 用以考察父亲与母亲心理控制对ODD症状儿童抑郁、攻击行为的不同影响, 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有ODD症状的女孩相比, 具有ODD症状的男孩人数更多, 抑郁、攻击行为问题更为严重, 自尊也更差;(2)父亲对男孩的心理控制显著多于女孩, 而母亲对男孩、女孩的心理控制没有显著差异;(3)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与ODD症状儿童的抑郁、攻击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且父亲心理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的抑郁和攻击行为, 而母亲心理控制能显著的预测攻击行为;(4)自尊在父亲心理控制与ODD症状儿童的抑郁、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抑郁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认知评估、自我调控和网络社交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心理需求量表、网络利弊权衡问卷、自我调控问卷和网络交往问卷对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需求可显著正向预测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自我调控在心理需求和网络社交间起调节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可显著影响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自我调控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心理需求影响网络社交的内在机制,可为网络时代大学生进行健康网络社交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27.
田一  王莉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报》2021,53(9):1003-1017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 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 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 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 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 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相似文献   
28.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3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于9个月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再评估.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实验组的干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因为交往各变量的复杂性,在团体辅导后各变量的具体变化趋势又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9.
The paper reports a study of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s among members of power-base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 path model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was tested. Perceive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organization were hypothesized as exogenous to participatio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power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 alternative model was reproduced with the stronges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intimacy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regulation and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wer.  相似文献   
3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arly adult character style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adolescence and midlife psychological health. Participants were drawn from the ongoing longitudinal studies at the Institute of Human Development. Individuals who beat the odds of an adverse environment and those who failed to capitalize on beneficial environm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compared at age 30 on the 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 the Meredith-Millsap Component Scores, and 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Social relatedness and personal independence were characteristics at age 30 of all subjects who went on to develop good psychological health by age 50. Social relatedness was more associated with overcoming a difficult environment, while self-assurance was more associated with capitalizing on a good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