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In recent literature, Freud's relation with pioneers of psychoanalysis has been reevaluat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Freud and Ferenczi during their most controversial period‐1925‐33.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evolution on psychoanalytic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shown. The links between events of the protagonists' lives, their refl ections about them, and the resulting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e.g. on homosexuality, female sexuality, problems of separation) a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work is essentially based on their recently published correspondence.  相似文献   
962.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D型人格(又称忧伤人格)是指经历消极情感与社会压抑的混合倾向。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危险因素与其生活质量下降、梗死复发甚至死亡等有着密切联系。作者总结了D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D型人格对于识别早期高危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了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机制,并评价了对D型人格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3.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 210097  相似文献   
964.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variations in the impact of social proximity, apologies, intent to harm, cancellation of consequences, and attitude of others on the willingness to forgive an aggressor as a function of the type of aggression—physical aggression or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The participants were instructed to express their willingness to forgive in two contexts—physical agg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which constituted a within‐subject factor. Five sets of scenario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ve between‐subject factors (from social proximity to intent to harm) were used. Participants were 215 adults aged 17–60 years. As hypothesized,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had less impact, and the apologies and the intent to harm had more impact, on the willingness to forgive in the case of physical aggression than in the case of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This result was a robust one; it did not depend on the participant's gender and age. Aggr. Behav. 00:1–12, 2005. © 200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965.
精神疾病时代心理治疗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精神疾病时代,心理治疗家应增强心理治疗的文化敏感性,关注心理治疗对象的个体性,将目标和价值作为关注焦点的同时重视哲学引导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6.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处理原则.即两种价值干预并重的原则、心理咨询的原则、接纳和共情的原则、沟通和澄清的原则、修正和艺术的原则.重点阐述在接纳和共情的基础上,咨询者既能保持对自身价值观的高度自觉,又能帮助来访者澄清自身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67.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双向映射。实验1采用面孔图片和道德词汇的匹配记忆任务发现,道德词出现在上方时,被试对词语和面孔的匹配再认率更高;不道德词出现在下方时,被试对词语和面孔的匹配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证实了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实验2通过道德评价任务发现,被试倾向于把空间上方出现的面孔评价为更加道德,把在空间下方的面孔评价为更加不道德,证实了空间信息对道德评价的影响。实验3采用带有空间位置信息的词语记忆任务。结果表明,在位置判断任务中,被试更多地将道德词判断为在上方出现过,更多地将不道德词判断为在下方出现过。结果显示词语的道德色彩影响了空间信息判断。研究结论: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存在心理现实性;道德概念和空间概念之间存在双向映射。  相似文献   
968.
对982名大学生的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元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测查,考察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依恋、情绪调节与元情绪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2)依恋焦虑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依恋回避不但直接负向预测心理弹性,还会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策略和元情绪能够解释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69.
疼痛表情是人类疼痛表达的行为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生存适应和社会交流价值。疼痛表情研究应当遵循行为观察方法,基于面部运动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的表情编码有助于疼痛表情的量化分析。年龄、性别、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会影响疼痛表情表达,使疼痛表情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共性和个性并存的特性。在不断改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未来可对疼痛表情的生理心理机制作出更多阐述,并有望建立完备的人类疼痛表情信息库。  相似文献   
970.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10-2014年《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探新》刊载的58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作者人数、研究机构、合作情况、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过去国内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并对将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