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权力已是目前权力研究的主流,但权力的认知研究结果和外部效度均受制于其实验操作范式.对国外现有权力操作范式进行分析,可在促进其完善的同时,更对建构适合中国背景下的权力操作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对现有主流权力操作范式,即奖惩法、回忆法、信息控制法、具体数值法、BATNA法、语义唤起等方法介绍,以及对其实证应用与检验结果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各种范式的优势与不足.现有学者较少意识到该点,使用各范式时不加区分,这引起了各范式在适用研究、多等级操作、相关概念操作等方面的混乱.未来研究仍需从角色分配、区分自我权力与他人权力操作、操作检验等角度,改进现有权力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从有关研究证据的基础上,介绍了个人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个人化设计在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出一种适合临床病人使用的研究程序。个人化设计允许对个体的个人价值进行分析,并能同时研究不同刺激信息的作用,在个体水平上分析个体差异。通过简化了的实验程序,个人化设计为解决临床研究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中还对相关研究法的局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纵向数据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纵向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外在纵向研究数据分析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应用上的进展。章对此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重点阐述了最近发展起来的纵向研究的方法: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4.
情境与互动:人际互倚及其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菊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28-835
人际互倚理论主要关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文章介绍了互倚理论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人际互倚理论发展中研究方法的改进:从结果矩阵到转换细目表。方法的改进推动了重视情境的人际互倚情境模式的发展,使人际互倚理论从研究静态人际互倚关系转向研究动态人际互倚的转换过程。该文还对人际互倚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45.

中国创新型药企快速追赶国际领先企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成长阶段,国际化之路遭遇各种坎坷。国内创新呈现出快速跟进特点,研发热点过于集中,存在高水平重复现象,加之创新药的医保谈判采用低定价策略,可能使创新型药企难以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收回研发投入,后续研发难以为继。未来,应当差异化地鼓励原始创新和一般创新,建议改进国家基本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机制,减免税收、申请费等以降低研发成本,在实施数据保护和市场独占制度提高获利预期方面形成政策协同,助推中国企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46.

负责任创新是目前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重要理论,也是引导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向善发展的理想图景,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预测、反思、协商、反应四个维度。当前,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受技术“黑箱特质”的影响,暴露了其在安全、隐私、道德、分配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桎梏了其应用于医疗事业的广阔前景。面对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伦理困境,从其技术研发、设计、应用、跟踪等全过程分析嵌入负责任创新四维度模型,能够有效缓解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的伦理风险,从而真正实现其为人类健康的精准赋能。

  相似文献   
47.
The use of empirical prior information about participants has been shown to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s (CAT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However, it is unclear how these results translate to clinical settings, where small item banks with highly informative polytomous items often lead to very short CATs. We explored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using prior information in CAT in two simulation studies, rooted in applied clinical examples. In the first simulation, prior precision and bias in the prior location were manipulated independently.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precise personalized prior can meaningfully increase CAT efficiency. However, this reward comes with the potential risk of overconfidence in wrong empirical information (i.e., using a precise severely biased prior), which can lead to unnecessarily long tests, or severely biased estimates. The latter risk can be mitigated by setting a minimum number of items that are to be administered during the CAT, or by setting a less precise prior; be it at the expense of canceling out any efficiency gains. The second simulation, with more realistic bias and precision combinations in the empirical prior, places the prevalence of the potential risks in context. With similar estimation bias, an empirical prior reduced CAT test length, compared to a standard normal prior, in 68% of cases, by a median of 20%; while test length increased in only 3% of cases. The use of prior information in CAT seems to be a feasible and simple method to reduce test burden for patients and clinical practitioners alike.  相似文献   
48.
在人体生物医学研究日益发达的今天,受试者权益保护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目前我国对受试者的保护主要依赖于知情同意书和伦理委员会,关于受试者权益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存在层级低、不系统和不完整等问题。建立专门的受试者保护法,完善受试者权益保护相关制度迫在眉睫。研究认为,制定专门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受试者权益保护法律,完善伦理委员会制度,推行强制保险以及救济金制度,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开展积极的社会教育是受试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9.
循证医学的兴起被认为是医学界重要的现代化运动,其哲学基础却一直倍受质疑。回顾了循证医学概念的发展和基本假设,整理了从认识论视角质疑循证医学的若干观点,着重介绍循证医学倡导者对循证医学认识论的基本看法,包括证据和知识的关系,观察到的、可观察的和不可观察的事实间的关系,正确地进行观察,指出循证医学不是全新的医学证据产生与运用理论,而是对多种科学推理规则的综合运用。循证医学是应客观需要而产生,因争议而不断自我完善,实现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0.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于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提出了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告知的要求。探讨临床研究的结果发布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临床研究的价值,包括有利于实现临床研究的透明性,有利于增强公众的信赖,有利于落实研究参与者的知情权,并分析了研究结果发布在隐私保护、发布形式、发布时间、科研诚信和学术不端方面带来的潜在伦理问题。建议伦理委员会从隐私风险最小化、发布形式规范化、发布时间合理化三方面进行伦理审查,同时给出了加强多部门协作和跟踪审查以及参与学术不端治理的伦理审查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