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2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17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246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和效标剖面元分析技术探讨中国情境下家长式领导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收集与筛选, 共纳入139项研究400个效应值(N = 44605)。元分析结果发现:(1)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与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绩效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与反生产绩效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反, 威权领导与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绩效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反生产绩效显著正相关。(2)低威权领导剖面(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水平高)对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绩效的预测力最强, 高威权领导剖面(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水平低)对反生产绩效的预测力最强。(3)年龄能够调节家长式领导部分维度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强度, 性别对家长式领导分维度和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情境下家长式领导与个体绩效之间关系的“真相”。 相似文献
842.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在权力与地位不一致的背景下, 权力层级与团队绩效研究的分歧。本研究提出权力层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取决于团队的层级一致性——权力与地位的匹配度。具体地, 当层级一致(权力与地位匹配)时, 权力层级促进团队绩效; 当层级不一致(权力与地位不匹配)时, 权力层级抑制团队绩效。本研究结合问卷、实验和二手数据方法来验证假设, 研究1通过对46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团队的两阶段问卷调查, 发现层级一致性对权力层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此后, 研究2通过一项涉及64个团队的实验来揭示因果关系, 发现权力争夺在权力层级和层级一致性的交互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最后研究3通过203个观测值的互联网公司二手数据重复验证了层级一致性的调节作用, 并提升了本研究的生态效度。本研究为权力层级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并为团队管理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43.
亲社会表现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其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两个研究(分别以大学生和二、四、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受助者结果类型(受助者获得积极结果vs.受助者避免消极结果)对亲社会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1)受助者避免消极结果条件比受助者获得积极结果条件诱发成人更高的亲社会意愿和行为;(2)六年级儿童帮助他人避免消极结果的亲社会意愿更强、情绪更积极;(3)相对于帮助他人避免消极结果,二年级儿童更倾向于帮助他人获得积极结果。这些结果说明受助者结果类型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表现(包括亲社会行为、亲社会意愿、亲社会情绪),并且这种影响因成人和儿童有所不同:成人和年长儿童表现出亲社会损失规避现象,年幼儿童则表现出相反效应。 相似文献
844.
以国内外113篇企业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领域的实证研究(254个效应值, 438880家企业)为样本, 采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元分析方法检验了企业平均薪酬水平、垂直薪酬差距和水平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离职等运营结果的影响。元分析结果显示, 平均薪酬水平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和绩效水平, 也会抑制企业内部的离职水平; 垂直和水平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主效应并不显著, 但其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离职水平。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表明, 国家地域因素调节了薪酬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即中国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美国企业。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5.
846.
对团队构成与团队绩效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充分利用团队结构优势、提高团队效能、建立竞争优势。理论界对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给予了极大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 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大分歧。通过明确团队断裂带的属性类别, 探索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 试图系统解释分歧产生的原因。基于115个实际工作团队配对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信息相关断裂带通过提高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水平促进团队绩效; 社会属性断裂带与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或团队绩效都无显著关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团队断裂带内涵及效能机制的认识, 推动团队断裂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7.
本研究采用2×2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物理学习环境之一的学习材料背景颜色对认知负荷及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1)背景颜色在对认知负荷的影响上与任务类型产生交互作用,在解决创造性问题时,暖色调(如红色)背景下的认知负荷显著高于冷色调(如蓝色)。(2)从学习成绩上看,暖色调(如红色)更有利于记忆测试问题的解决,冷色调(如蓝色)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3)认知负荷与任务绩效呈一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48.
849.
Xuezhu Ren Karl Schweizer Tengfei Wang Fen Xu 《Advanc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Management in Warsaw》2015,11(3):97-105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new account of how fluid intelligence influence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his account a complex learning component of fluid
intelligence tests is proposed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A sample of 2, 277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ompleted two
reasoning tests that were assumed to represent fluid intelligence and
standardized math and verbal tests assess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fluid
intelligence data were decomposed into a learning component tha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osition effect of intelligence items and a constant component that was
independent of the position effec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component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more to the prediction of math and verbal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stant component. The link from the learning component to math
performance was especially strong.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luid
intelligence, which has so far been considered as homogeneous, could be
decompos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 resulting components showed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contributed differently to the prediction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were in line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learning was a predictor of performance in school. 相似文献
850.
We studied the verbal pretend play of 5- and 6-year-old boys and girls to delineate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during the later preoperational period. Sixteen children with average language ability were paired by age and sex and were videotaped for three 15-min intervals. Verbal interactions were transcribed, and the pretend play was classified as object fantasy, imaginative action plans/themes, or fantasy roles. Language ilsed for pretend play increased in proportion to all utterances with age. Older children referred to more invented objects than younger ones but primarily in the service of realistic action formats. Girls' conversations were scored as having significantly more verbal pretending than boys'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t referred to play roles. There were both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the types of themes, toys used, and roles enacted, including more sex-typed behavior in older children. The continued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pretend play to all verbal interaction with 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y behavior is consistent with developmental theo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