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2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Using the opportunity of responding to Wang’s critiques, this short article clarifies a number of important points related to the topic of human dignity. It argues that, only in moving beyond his a priori reasoning by assuming humans to be rational agents can the Kantian theory of dignity be applied to actual humans; only in taking our moral potential as a recommended way of human self-identification can the is-ought dichotomy be resolved; only in respecting human dignity can punishment be justified; and only from its function in shaping our visions and attitudes can a teleological metaphysics be helpful.  相似文献   
122.
123.
本文指出,早期易学史不是某个学派的一元传承史,而是多学派的多元发展史;不是单纯的殊途同归史,而是殊途同归和同途殊归的“双相”史;它甚至也不单纯是儒、道两条互不交错的“平行线”的发展史,而是更多学派及“亚学派”互斥又互渗、多条线索交织、呈现某种“网络化”图景的历史。我们应把“同时性分析”和“历时性分析”结合起来。“要”是道家的重要概念和方法论原则,儒家“博而寡要”,道家“秉要执本”。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帛书《易传》和通行本《易传》对“要”这个概念的不同使用,对早期易学史中的儒道分野及儒道互渗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4.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精神方向,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也使中国宗教信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深刻烙印,从而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文章对儒家文化与中国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探讨和分析,同时进一步揭示了文化与宗教之间相互渗透和无法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战国时代是中国思辩学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战国诸子思辩景观。就思辩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而言,《庄子》和《墨经》之文体现出当时思辩的最高水平,成为战国思辩文章的典型之作,但二者又存在着实质的不同,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庄子》思辩和传统意味浓厚的《墨经》思辩,昭示了战国思辩乃至此后思辩学术和文化发展的两个趋势和方向,影响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6.
从形式上来说,唐代的注疏之学,是在南北朝的义疏之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唐初孔颖达注疏《周易正义》时,受了南北朝义疏的影响,即以一家之注为底本,兼采诸经、诸家之说。而从内容方面来说,《周易正义》则以儒为宗,兼采老庄之说,并掺杂佛风,同时,重义理而不废象数,是儒家思想主导下儒、释、道三家合流、象数与义理互融的结果,在学术上显示了兼容并包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27.
吾敬东 《现代哲学》2006,(5):103-108
关于儒家伦理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与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学者都抱着真挚的热情与善良的意愿努力开掘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微意蕴,并力图为现实生活与社会提供某种可资借鉴的范本。应当说其中的不少工作都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不能不看到,在讨论中有不少关涉核心问题的概念显得比较模糊甚或混乱,主要有伦理与德性、实践与思想、当然与可能、大众与精英、他律与自律、早期(先秦)儒家与后期(宋明)儒家等。对这些不同的概念做一辨析和梳理,将有利于关于儒家伦理问题的讨论在更深入和更精确的层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8.
In this essay, I will examine how the societal attribution of women's subordinate role in society influences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results in the undesirable effect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I will argue that (1) Confucianism has been a major influence in creating a subordinate role for women in Korea; (2) the societal expectation of women's subordinate role contributes to the ar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 in women; and (3) the l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 among women brings further broken relationships by causing in women grandiosity, low self-esteem, and a pervasive sense of shame.  相似文献   
129.
北宋时期,《易》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解说与评价《易》成为儒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北宋诸儒有关《易》学的总体评价很多,内容涉及《易》道总评、作者辨正、学派论衡、通经致用等各个层面,对汉唐《易》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了怀疑与修正,同时也结合时代思潮对《易》做出了新诠释,从中可以透视出北宋《易》学的内在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0.
儒学本是东方的一种古老的学术文化 ,其成为当代的话题并引起世人的关注 ,乃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事。 70年代东亚经济起飞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东亚现代化的推进 ,显示出一种有别于欧洲的“集团主义人文类型”的现代化模式 ,不仅令西方经济界瞠目 ,而且使得许多西方人士意识到 :亚洲今天发生的种种革命性变革背后 ,有一个传承数千年的历史背景。今天 ,我们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追寻儒学变化的踪迹 ,必须具备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大视野。应该说 ,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 ,即是我们了解东方儒学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