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5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力  朱滢 《心理学报》1998,31(4):374-380
两项实验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关联性记忆错觉接近学过词的回忆水平,但它的产生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变量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关联性记忆错觉不同于学过的词,在延迟加快时没有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52.
Obituary Notices     
Yolande Cantù
Arwind Vasavada
Dr Marie–Louise von Franz
Dr Roland Cahen  相似文献   
53.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unification on East German families and on the situation of women in the East. The main hypothesis is that women are the losers of German unification, not only in terms of their de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force, but also in terms of their weakened position in partnerships and their increasing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domestic sphere. The findings are based primarily on personal interview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mili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describes respondents' recollections of their everyday lives during the days of the former DDR (East Germany)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family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family members that prevailed. It focuses on the domestic division of labor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high female employment on gender roles in the family and in the socialist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German unification on families in East Germany.  相似文献   
54.
In practice, a single test is used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propriocep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not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joint position sense (JPS) and force sense (FS), which are submodalities of propriocep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termine if root mean square (RMS) error in JPS and FS are related at the shoulder, controlling for external load and elevation angle. Active shoulder angle and force reproduction protocols were performed.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JPS and FS (r = –.019, p = .941) nor were any individual angle and load combinations significant. The main effect for angle in JPS was significant (p < .001). Follow-up contrast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p < .001) decrease in RMS error with increased elevation. A significant load by angle interaction was found for FS (p = .014). Follow-up simple effects tests by angle demonstrated RMS error decreased with load at 50° and 70° but not at 90°. By load, RMS error only decreased for 120% between 50° and 90°. JPS and FS demonstrate different behavior with load and angle. This differing behavior is more likely responsible for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than angle and load differences in JPS and FS protocols.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将拼嵌技术(chimera technique)和融合技术(Morph tech—nique)结合起来,制作新形式的面孔刺激,将“刺激”和“位置”分离并分别操纵,检验了左右半脸及其位置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刺激”和“位置”都会影响面孔吸引力;(2)“刺激”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表现为右半脸不论呈现在面孔的左侧还是右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左半脸的吸引力;(3)“位置”的影响模式较为复杂,具体表现为左右半脸在原始位置呈现时(右丰脸呈现在右侧,左半脸呈现在左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镜像位置。  相似文献   
56.
时距知觉适应后效是指长时间适应于某一特定时距会导致个体对后续时距产生知觉偏差。其中对视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空间选择性的探讨存在争议,有研究支持位置不变性,也有研究支持位置特异性。这类研究能有效揭示时距编码的认知神经机制,位置不变性可能意味着时距编码位于较高级的脑区,而位置特异性则可能意味着时距编码位于初级视觉皮层。未来还可以探究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视觉坐标表征方式,开展多通道研究以及相应的神经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7.
贾玲  雷江华  宫慧娜  张奋  陈影 《心理科学》2018,(5):1077-1083
本研究探讨了聋生在加工手语词过程中不同编码方式和指拼特征的影响。实验1采用指拼类手语词和手势类手语词考察了指拼有无对手语词编码方式的影响。实验2则采用不同特征的指拼类手语词,深入考察指拼位置、指拼形式对手语词编码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聋生较语音编码更擅长使用指拼编码加工手语词;指拼与手势的加工存在显著差异,指拼在聋生手语词加工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指拼位置与指拼形式共同作用于手语词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58.
钱怡  赵婧  毕鸿燕 《心理学报》2013,45(1):60-69
本研究选择北京地区幼儿园3岁、4岁、5岁儿童各31、48、33名, 采用单部件意识测验和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测验系统探查了学龄前儿童的正字法意识各个层面的发展状况。单部件意识测验包括部件替换、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转三个部分; 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测验分为假字和非字两个部分, 而非字又包括两形非字和形声非字。结果发现单部件意识测验中, 5岁组儿童在部件替换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3岁组儿童, 而3岁组与4岁组、4岁组与5岁组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 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转水平上, 三个年龄段的儿童的得分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测验中, 假字得分在三个年龄段之间无显著差异; 非字得分随年龄增长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表明, 单部件意识在学前期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其中对部件替换的非字的拒绝能力发展较早, 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转非字的拒绝能力发展较晚; 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在学前期已经开始发展, 3岁儿童已经具有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的认识, 但对非字违反部件位置合法性和功能完整性的认识直到4岁左右才开始萌芽, 5岁还未成熟。  相似文献   
59.
采用EyeLink 1000眼动仪, 选取韩、美、日、泰四国留学生各20名, 在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两种呈现方式下阅读中文语句, 以此来探讨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文时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二语学习者在中文阅读中存在着一致的眼动模式, 即在单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词的中间部分, 在多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其开端部分, 然后再计划一次词内再注视。词边界信息能够有效地引导中文二语学习者的眼动行为和眼跳计划, 更多地将首次注视位置落在词的中间部分。最后, 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促进作用没有受到母语文本呈现方式熟悉性的调节。我们认为, 中文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可能采用的是战略-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60.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 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 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 结果是交互效应不显著; 实验3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 出现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交互效应。该结果表明: (1)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优化, 重复刺激有末位优势效应。(2)重复知盲的产生不是发生在知觉阶段, 而是发生在报告阶段。(3)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理论比建构/归因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