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篇
  6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严重程度对公众地方政府责任判断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28名社会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公众地方政府有意性判断和公众地方政府可控归因中介了政策执行偏差严重程度与公众地方政府责任判断之间的关系。(2)政策执行偏差严重程度还通过公众地方政府有意性判断→公众地方政府可控归因的中介链作用于公众地方政府道德责任判断。并对研究的实践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domain‐general scoping review of the nudge movement by reviewing 422 choice architecture interventions in 156 empirical studies. We repor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udies across countries, years, domains, subdomains of applicability, intervention types, and the moderators associated with each intervention category to review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nudge movement. Furthermore, we highligh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ies and experimental and reporting practices that can hinder the accumulation of evidence in the field. Specifically, we found that 74% of the studies were mainly motivat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ventions in one specific setting, while only 24% of the studies focu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ators or underlying processes. We also observed that only 7% of the studies applied power analysis, 2% used guidelin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orting, no study in our database was preregistered, and the used intervention nomenclatures were non‐exhaustive and often have overlapping categories. Building on our current observation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from other fields, we provide directly applicabl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support the evidence accumulation on why and when nudges work.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3.

对三孩政策下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患者就诊过程中呼声较高的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问题进行探讨,从概念的界定、产生需求的社会背景及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论证,从而推动社会层面的深度思考。同时,结合当前辅助生殖技术中存在的社会需求,提出了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是曾经实行的“生男即止法”的延伸。但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还需要以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应用为前提,应该从法律法规的完善、技术应用的监督及审查体系的加强等方面推动工作,防止相关技术的滥用。

  相似文献   
34.

基于“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模型,对中国2013年~2022年出台的242份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文件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地区差异明显,东部、中部地区较东北部、西部地区的相关政策更多;从模型看制定供给端政策最多,需求端次之,环境端最少。从公共伦理学视角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的公平正义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利益应得到更充分维护、政策制定要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要求等政策建议,以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5.

伴随着中医政策的调整,以朱琏创建的“新针灸学”为代表的现代针灸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年~1955年):现代针灸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强调中医科学化,现代针灸学成为针灸学的主流;第二个阶段(1956年~1989年):现代针灸学被长期边缘化,针灸学复归清朝之前的基本体系,传统针灸成为了针灸学的主流,并延续至今;第三个阶段(1990年~至今):现代针灸学再度受到关注,学术界认识到针灸科学化、现代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认真研究制定既有利于传承又有利于创新的中医政策,避免政策的重大摇摆。

  相似文献   
36.

分析我国城市一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政策的内外部特征,为后续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三维政策分析框架,对相关政策进行多维分类分析。得出相关政策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内部结构配置失衡,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匮乏;对不同政策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度存在差异;政策顶层设计欠缺,整体政策效力不高。建议优化政策工具使用,平衡各利益相关方需求,完善政策体系内容。

  相似文献   
37.
多器官衰竭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在临床中尤其是急诊及重症监护室内常见,各种病因所致的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均可导致多器官衰竭。在本案例中,一例老年男性患者,以急性腹泻起病,后短时间内进展为多器官衰竭。通过对该例患者病史总结、病理生理机制的探讨,以及对整个诊疗过程的反思,结合“蝴蝶效应”理论,总结出一种新的临床思维,并探讨“蝴蝶效应”理论在对该例患者的诊断、治疗甚至医患沟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期通过参考该案例,对以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8.

中国创新型药企快速追赶国际领先企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成长阶段,国际化之路遭遇各种坎坷。国内创新呈现出快速跟进特点,研发热点过于集中,存在高水平重复现象,加之创新药的医保谈判采用低定价策略,可能使创新型药企难以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收回研发投入,后续研发难以为继。未来,应当差异化地鼓励原始创新和一般创新,建议改进国家基本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机制,减免税收、申请费等以降低研发成本,在实施数据保护和市场独占制度提高获利预期方面形成政策协同,助推中国企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39.

从卫生经济学视角,探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分析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卫生经济政策、经济分析模式及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等发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具有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我国文化背景提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建立相关政策突破发展障碍;构建激励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以支撑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发展;开展评价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经济效益的研究,以价值为导向构建本土化的医疗模式,以期为我国发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UEFA’s Financial Fair Play (FFP) regulations represent the most restrictive regulatory intervention European club football has ever seen. Put simply, it demands from clubs to operate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football-related incomes. While the policy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s, very few contribution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it from a philosophical-ethical perspective. The present paper fills this research gap by posing questions on FFP in relation to fair play as a normative concept. We draw on sport economic assessments concerning potential outcomes of FFP and argue that the policy should go beyond the mere pragmatic goal of promoting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nd truly aim for creating a level playing field, otherwise it should not be labeled ‘fair p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