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Respondents’ overt statements of relative importance rarely correspond to weights derived from 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ir decisions. This paper conjectures that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high-level goals on importance beliefs and choices can explain these discrepancies. It is argued that the goal to justify decisions influences importance beliefs more than choices whereas the goal to assess preferences accurately affects choices more than importance beliefs. It is also argued that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high-level goals on importance statements and choices vary as a function of whether decision-maker controls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extent of prio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with choice options. These predictions were tes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contraceptive decision-making task. Choices among contraceptives made the justification goal salient to subjects by requiring tradeoffs between attributes that are either considered rational or tempting in making such decisions (e.g., health risks vs. pleasure/convenience). As predicted, subjects assigned larger importance weights to rational attributes in their subjective evaluations than in their choices whereas the impact of tempting attributes was stronger for choices than for subjective importance evaluations. Moreover, these observed discrepancies between importance measures were reduced in favor of rational attributes when subjects controlled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could not access their prior experiences.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empting attributes affect choices, decision makers appear to be unwilling to acknowledge the impact of tempting attributes on their decisions in judging attribute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992.
情境模型中的时间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理解中情境模型的建构是当今阅读研究的热点 ,自Zwaan等人提出事件标记模型理论以来 ,很多研究者对影响情境模型建构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尽管对情境模型中时间维度的研究相对缺乏 ,但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情境模型中时间表征的理论假设、实验研究、技术手段及主要研究结论作了介绍和评析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重读在口语语篇理解加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芳  李晓庆 《心理学报》2004,36(4):393-399
用三个实验探索了重读在口语语篇理解加工中的作用。其中实验1利用以句子为单位的口语动窗法,考察了重读如何影响语篇的临场加工速度。实验2和实验3利用词汇再认任务,考察了重读对语篇临场加工效果(即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控制条件相比,一致性重读加快语篇的临场加工,不一致性重读减慢语篇的理解加工;与控制条件相比,一致性重读提高了新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不一致性重读虽然促进了所标示的旧信息的激活,但是对于相对重要的新信息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说明一致性重读对语篇理解具有促进作用,而不一致性重读阻碍语篇理解。这一促进和抑制作用不仅体现于语篇的临场加工过程中,而且表现在即时的语篇加工效果中。  相似文献   
994.
医院门诊计算机就医流程中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门诊就医流程是门诊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是将传统的就医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模式的重要技术手段.介绍了医院在"军字一号"上自行设计的,涵括门诊挂号排队系统、门诊预交金卡系统、门诊药房后台摆药系统、门诊检验条形码系统、门诊医学影像传输系统的"直通式"就医流程.就门诊新就医流程中医患互动、人-机-人对话和门诊病人知情权等可能出现的状况加以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995.
分析网络环境下实现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实现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必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短期学习时间对陌生面孔的绝对辩认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0.5分、1分、5分这三种不同的短期学习时间对陌生面孔的绝对辩认绩效没有明显的影响。(2)人们对人脸结构信息的改变非常敏感,当结构信息变动4.88个象素(或9.13’)时,被试对陌生面孔的平均正确绝对辩认率可达到75%以上。(3)在对陌生人脸的绝对辩认中,被试的正确辩认率随着结构信息变化量的增加而提高,趋势分为快速增长区和迟滞增长区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997.
群际情境下向上社会比较信息对自我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大学生为被试作了两个实验,研究群际情境下向上社会比较信息对自我评价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对于多数派群体的成员来说,来自内群体的向上社会比较信息会提高其自我评价,即产生同化效应,而来自外群体的向上社会比较信息会降低其自我评价,即产生对比效应;对于少数派群体的成员来说,无论向上社会比较信息来自内群体还是外群体,都对其自我评价几乎不产生影响。实验2表明,多数派群体成员在自我评价上的内群体同化效应依赖于群际对比。  相似文献   
998.
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张庆林  邱江  曹贵康 《心理科学》2004,27(6):1435-1437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该文对有关顿悟认知机制的现象学描述作了介绍,比较了表征转变与进程监控两种认知观点,探讨了初级加工与顿悟认知机制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顿悟问题解决中原型激活及其启发信息质量的理论假说,对未来研究做出了设想,以期能最终揭示出顿悟的内部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99.
"[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迎春  莫雷 《心理科学》2004,27(5):1143-1145
本研究采用扇效应技术来探求推翻G.A.Radvansky针对其1993年研究结果所作解释的证据。共分为两个分实验。实验1重复Radvansky1993年研究中的实验三,以取得中文材料的基线值,为实验2做准备;实验2通过在材料中使用同样具有可“移动性”的物体的概念(例如快餐车)来探讨“可移动性”是否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人的可移动性”不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