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10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idea generation by conducting a diary study. We hypothesized that idea generation depends on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that this relation is moderated by two factors: (a) the number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 individual has with “non‐redundant” network connections, and (b) an individual's level of vigor. The hypotheses were tested by making use of a diary study among 31 employees of a Dutch applied university over a period of 2 weeks. Results showed that idea generation results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blems that require new ideas to solve them. An individual's number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 level of redundancy of these social interactions moderated this relation. The level of vigor of an individual did not predict idea generation, but results suggest that vigor is needed for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creativity research using a new approach to look at the effect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by relating them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soci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72.
出版理念是指出版主体关于出版价值的根本性的判断 ,“以善为本”就是以促进社会公益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核心 ,它不仅为出版活动提供道德理想 ,而且为出版活动提供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73.
Philip Hefner 《Zygon》2015,50(2):287-303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nature, we depend on a basic idea or ideal type of nature, following R. G. Collingwood's work The Idea of Nature. Collingwood asserted that the prevailing idea of nature in Western thought evolved through three analogies for understanding nature: (1) living organism, (2) machine, and (3) historical process. His use of the concept of idea is comparable to the use of ideal type proposed by Max Weber and Ernst Troeltsch. This article is a bipolar proposal: the one pole suggests revising Collingwood by including three additional elements: (4) emergence, (5) mystery, and (6) full‐bodied/God‐intoxication. Each of these elements is elaborated. The second pole concludes that under the aegis of this sixfold idea of nature, the classical Christian dogma of the Incarnation, the Two Natures of Christ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proposal for understanding nature. The two poles are not necessarily bound together, but for certain theological purposes they may indeed work in tandem.  相似文献   
7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逐渐明晰,即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根本价值认识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75.
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其中包括社会认知的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认知思想包括知人观、知人术和有关认知者的理念等内容,是一个从有关知人的重要性、困难性、可能性到各种知人的方法、技巧以及认知者理念的内涵丰富的整体系统。知人术即是典型的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方式,它以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中国语言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也有别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理念和范式,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国人的社会认知思想。其中,有关具身认知的思想,与现代具身认知的理念相一致,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具身特点,显示出中国古人有关社会认知思想的先见性与高明性。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认知思想既是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当代社会心理学有关社会认知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6.
中国儒家传统金融伦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探讨儒家的金融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儒家由人性自利的基础出发,强调金融合理的自然主义立场;由此进一步导出仁义为本的民本主义;智勇兼重的理性精神;礼让为先的合作精神等主要金融伦理原则。这些原则与诚信原则、互利互惠原则、节俭原则等一起构造了中国古代金融伦理体系。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从这些资源中吸取养料,在改造发展的原则下为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崭新的金融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77.
肿瘤可看作是由功能异质性的细胞群体所组成的,具有不定增殖能力的异常器官。最近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肿瘤生长是肿瘤组织中极少量具有特殊细胞表面标志的肿瘤干细胞增殖的结果。因此治疗的关键应是针对肿瘤干细胞,通过靶向肿瘤干细胞及其异常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来治疗肿瘤。这对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也为有效地根治肿瘤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92,25(3):54-59
本文对颜元的教育心理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一、颜元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二、颜元的德育心理思想,三、颜元的学习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79.
底线心智是一种以获取底线利润结果为中心,而忽略其他一切竞争事项优先权(如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权益、员工福利等)的单维思维模式。虽然底线心智可能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绩效而忽视其他对企业有利的重要事项,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但研究也表明底线心智能够提高员工工作专注度进而提升绩效。为进一步推进底线心智双刃剑效应的研究,本文构建了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机制模型,指出领导者底线心智一方面抑制了团队风险承担意愿,进而相比于探索式创新更有益于利用式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团队强迫激情,从而相比于团队创意产生更有利于团队创意实施。本文为深化底线心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和领导者如何更好管理底线心智提供了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80.
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非理性信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明显不成熟,存在许多非理性信念,严重影响正常的择业和就业,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