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7篇
  1322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ype A behavior as well as perceived work situation, and associations with 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The associations in focu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hierarchical regressions in a sample (N= 329) of Swedish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sultant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both work situation and Type A behavior was correlated with work engagement and burnout; however, no interactions between Type A behavior and work situation were elicited. The main conclusion was that the achievement striving aspect of Type A behavior appears as "non-toxic" and is related only to work engagement. However, the irritability/impatience aspect appears to be responsible for burnout complaints among Type A individuals, possibly through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mood itself than through perceived stress at work.  相似文献   
252.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joint visual attention on infants' behavior during subsequent events. Thirty-seven mother-infant (aged from 9 to 13 months) pairs were twice shown a pair of line drawing stimuli on a computer screen.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ther never paid attention to the stimuli. For experimental group 1, the mother pointed to one stimulus in the first presentation but did not point to it in the second presentation. The infants gazed longer at the stimulus pointed to by their mothers in the first presentation. In the second presentation, during which mothers did not attend to the stimuli, infants gazed longer at the stimulus which had been pointed to by the mothers in the first presenta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2, one of two stimuli blinked during the first presentation but not the second presentation. Infants gazed for longer at the blinking stimulus in the first presentation,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looking time toward the two stimuli in the second present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joint visual attention affects infants' looking behavior during subsequent events, and that simple stimulus change does not. Accepted after revision: 2 May 2001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253.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脑成像技术, 其凭借生态效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测谎技术.研究者使用了被动说谎和主动说谎的实验范式, 验证了fNIRS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揭示了其在探讨年幼儿童说谎行为和真实互动情景中自发说谎行为的神经机制中的优势.未来研究应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 考察说谎行为的神经网络, 加强真实人际互动情景下自发谎言神经机制和儿童说谎认知发展神经机制的研究, 这将有助于揭示说谎的本质, 提高测谎效力.  相似文献   
254.
瘟疫贯穿人类历史发展始终。近代以降,由于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各地,围绕瘟疫防治而产生的华洋互动日趋频繁。一方面,外侨主导的防疫事业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收回防疫主权的外交诉求;另一方面,列强以防疫之名行侵略之实的行为使得华洋之间围绕国权展开了艰难博弈。在此过程之中,近代中国政府通过完善其行政能力,更有力地介入到防疫领域的管理中,推动了防疫事业的制度化发展,并以外交的方式维护公共卫生领域的国权,从而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55.
为考察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某城市三所幼儿园345名小班至大班的祖辈协同教养幼儿及其家庭教养人。对幼儿使用操作任务考察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对其家庭教养人利用自陈式问卷收集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依恋等数据。结果显示:(1)祖辈协同教养类型显著影响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和亲子依恋,“有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以及依恋的安全性均显著低于“无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2)亲子依恋在祖辈协同教养的民主信任和教养冲突两个维度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祖辈协同教养类型在教养冲突、亲子依恋、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在“有祖辈同住”条件下,协同教养冲突显著负向预测幼儿的亲子依恋安全感。  相似文献   
256.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依恋理论,探讨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和受欺负的影响,并探究亲子亲密感和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亲子亲密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和网络欺负量表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的网络受欺负和父母低头行为程度最严重,亲子亲密感水平最低;(2)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网络受欺负呈显著正相关,与亲子亲密感呈显著负相关;(3)父母低头行为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但对网络欺负没有直接影响;(4)父母低头行为通过青少年亲子亲密感和内化问题的单独中介和链式中介间接影响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  相似文献   
257.

老年社会护理机器人其拟人化特征涉及的欺骗性问题始终存在争议。批评者坚持认为机器的拟人化所带来的一切都是假象从而不断质疑护理机器人的欺骗属性,辩护者认为拟人化特征是促进人机融合的必备要素但却未提供有力的合理性证明。聚焦人机多个主体的协调融合,揭露背后欺骗即是背叛,进而为护理机器人不会也不应该存在欺骗补充了有力的证据,并从完善用户知情同意、加强用户自主权、制造商承担举证责任等方面提出防范“欺骗”风险的路径,为辩护的开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258.
阅读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梳理文献发现两者可能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儿童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共享阅读,启动联合注意,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进行对话,进一步根据社会想象力,模拟社会互动,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心理理论能够助力儿童从宏观的阅读观的建立、元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故事情境模型的构建,到微观具体的短语、句子、语篇和多文本的理解等能力的提高,这些证据揭示了心理理论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神经生理证据发现,阅读和心理理论这两个过程的神经活动是有一定重叠的。由此推测,两者可能具备潜在的双向促进关系。未来需要更深入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此外,还应进行更多中国的低龄儿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线上课程的盛行,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内容阅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9.
自我中心性偏差是社交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抑制性选择模型与流利性错误归因两种理论观点:前者认为对自身观点的抑制失败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后者则认为错误地选择自身更为流畅的信息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为整合上述争论,提出抑制-归因协同作用模型,认为抑制和归因两种加工或可共同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未来研究应借助精巧的研究范式和特殊被试群体,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260.
以河南省某市四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96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母填写的父母感知协同教养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母亲填写的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和幼儿教师报告的儿童行为量表探讨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在父母感知协同教养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母子冲突和母子亲密分别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父子亲密分别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父/母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