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探讨青少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同伴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475名来自湖南、甘肃地区的初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亲子、同伴、师生关系均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路径受到了师生关系的调节;(4)师生关系调节了亲子关系通过同伴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经。可见,师生关系在亲子关系预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具备重要的调节功能,未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可聚焦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发挥亲子、同伴、师生关系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2.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ndividuals are not able to develop a sense of joint agency during joint actions with artificial systems. We sought to examine whether this lack of joint agency is linked to individuals’ inability to co-represent the machine-generated actions. Fifteen participants observed or performed a Simon response time task either individually, or jointly with another human or a computer.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ir response (or the co-actor response) and a subsequent auditory stimulus, which served as an implicit measure of participants’ sense of agency. Participants’ reaction times showed a classical Simon effect when they were partnered with another human, but not when they collaborated with a computer. Furthermore, participants showed a vicarious sense of agency when co-acting with another human agent but not with a computer. This absence of vicarious sense of agency dur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s and the relation with action co-represent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3.
Nowadays, robots and humans coexist in real settings where robots need to interact autonomously making their own decisions. Many applications require that robots adapt their behavior to different users and remember each user’s preferences to engage them in the interaction. To this end, we propose a decision making system for social robots that drives their ac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er and the robot’s state.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bio-inspired concepts, such as motivations, drives and wellbeing, that facilitate the rise of natural behaviors to ease the acceptance of the robot by the users. 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human-robot interaction by using drives and motivations related with social aspects, such as the users’ satisfaction or the need of social interaction. Furthermore, the changes of state produced by the users’ exogenous actions have been modeled as transitional states that are considered when the next robot’s action has to be selected. Our system has been evaluated considering two different user profiles. In the proposed system, user’s preferences are considered and alter the homeostatic process that controls the decision making system. As a result,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considering the robot’s wellbeing as the reward function, the social robot Mini has learned from scratch two different policies of action, one for each user, that fit the users’ preferences. The robot learned behaviors that maximize its wellbeing as well as keep the users engaged in the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74.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脑成像技术, 其凭借生态效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测谎技术.研究者使用了被动说谎和主动说谎的实验范式, 验证了fNIRS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揭示了其在探讨年幼儿童说谎行为和真实互动情景中自发说谎行为的神经机制中的优势.未来研究应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 考察说谎行为的神经网络, 加强真实人际互动情景下自发谎言神经机制和儿童说谎认知发展神经机制的研究, 这将有助于揭示说谎的本质, 提高测谎效力.  相似文献   
175.
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是促进早期亲子关系形成的一种先天本能反应, 该效应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受婴儿面孔结构的影响。但近年来表情对该效应的影响开始得到关注, 在以成人面孔为基线的条件下, 婴儿面孔图式效应量会因表情不同而有所变化, 表现出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现象。鉴于目前对该现象的成因及其神经机制知之甚少, 所以本项目拟先建立一套婴儿与成人同面孔多表情图片系统; 然后以此为基础, 分别考察面孔表情不确定性是否会调节成人对不同表情婴儿面孔的偏好和注意偏向, 并探究其相应神经机制, 促进养育脑研究在我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6.
177.
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是组织与管理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议题,社会文化因素是工作-家庭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发现:个体主义文化下的员工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对等并且领域之间界限明晰,而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等,且员工的工作和家庭之间存在更多联结。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明晰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理论以及挖掘能够体现我国工作-家庭关系特征的研究主题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178.
差别易感性模型认为,携带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有利影响。随着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关于基因-环境对儿童发展交互作用的大量研究,主要包括5-HTTLPR、DRD4、MAOA、COMT和BDNF五种基因与环境因素(如,母亲敏感性、压力性生活事件和家庭养育环境等)对儿童发展的交互作用,支持了差别易感性模型。但是,关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携带易感性基因个体的种族和性别差异问题以及优势敏感性假说的验证,都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9.
拟人化是将人类特征、动机、意向或心理状态赋予非人对象的心理过程或者个体差异。拟人化的产生受到激发主体知识、效能动机和社会动机的影响,现有研究包括对自然、超自然、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等的拟人化。对自然的拟人化能够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对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的拟人化则形式多样、后果复杂。未来研究的焦点可能在人-机器人交互以及拟人化与可爱的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180.
为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认知评估、自我调控和网络社交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心理需求量表、网络利弊权衡问卷、自我调控问卷和网络交往问卷对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需求可显著正向预测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自我调控在心理需求和网络社交间起调节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可显著影响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自我调控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心理需求影响网络社交的内在机制,可为网络时代大学生进行健康网络社交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