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2篇
  62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芳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0,23(5):517-521
本研究通过测验法对北京市六所中学的802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了初中生函数要领的发展水平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函数要领的发展,从总体上看,随着看级的增高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年级结学生函数概念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制约 初中学生函数的概念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学生主要以接受教育的方式来获得函数概念。  相似文献   
112.
Organizations often expect employees to collaborate with and trust the same coworkers with whom they compete for promotions and raise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social comparisons in self-relevant achievement domains influence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trust. We find that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s harm trust. Upward comparisons harm affective trust and downward comparisons harm cognitive trust. We find no benefits of upward comparisons on cognitive trust, and we find no benefits of downward comparisons on affective trust.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了解居民的情绪体验及差异。方法:使用正向情感量表以及自编情绪体验量表对五个地区的1437名各类居民进行了测量。结果:57.9%的居民感到心理压力有所增大,总体心情比五年前更好的42.7%,觉得心情更差的33.1%,10%以上的居民经常感到苦恼;情绪体验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农村居民的负性情绪多于城市居民,经济状况不好的居民的负向情绪体验较为突出。结论:需要建构情绪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4.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ich societal characteristics are likely to enha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Empirical results bearing on four theories are presented: needs theory, goals theory, relative standards models, and cultural approaches. The theories are to a degree compatible, rather than completely contradictory. There is empirical support for each of the theories, but also there are data contradicting a simple formulation of each model, and no approach can by itself explain all of the extant findings. For both applied and theoretical reasons,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determine the types of societal characteristics that enha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is vein a model called Evalu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in which SWB depends on people's evaluations of self-relevant information. Attention is selective and therefore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its focus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evaluations of events. Thus, appraisals a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chronically accessible information, which in turn is influenced by the person's needs, goals, and culture. Currently, salient information is seen as being a key to life satisfaction judgments.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numerous limitations in current research suggesting studies that will allow more definitive theories to emerge.  相似文献   
115.
116.
该研究探讨了我国7~9岁汉族、基诺族、布朗族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年龄及性别差异是否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汉族儿童的结果与基诺族及布朗族儿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7~9岁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未见男女性别上存在“心理旋转”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7.
吴宝沛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67-1478
妒忌是个体因为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所缺乏的优势时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感受,表现为自卑、敌意和怨恨的一种混合情绪,包括特质和状态两种界定角度.相似性、自我相关是妒忌的近因,资源竞争则是妒忌的远因,前扣带皮层、腹侧纹状体和腹中侧前额叶是妒忌加工和识别的相关脑区.妒忌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攻击行为、道德行为、幸灾乐祸、亲社会性以及业绩表现.未来研究可以在善意妒忌、内在机制、进化视角、文化差异等方面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18.
江汶  佐斌 《心理科学》2013,36(1):157-163
大鱼小池效应(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是解释不同教育情境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一个特定概念,Marsh将其定义为:能力同等的学生,在平均成绩较高的学校或班级里的学业自我概念较低,而在平均成绩较低的学校或班级则学业自我概念会较高。大鱼小池效应包括学生采用概括他人和特定他人的比较标准所分别产生的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社会比较对学业自我概念形成具有特定影响。大鱼小池效应的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的改进、调节变量的控制和跨文化比较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19.
钦佩感是对优秀他人或榜样的一种高度喜欢和尊敬, 是看到他人的优秀行为或品质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 其典型成分是欣赏和鼓舞。他人的优秀能力、美德、积极态度、自我提升动机、相似的价值观等因素影响钦佩感的产生。美德钦佩感会导致后叶催产素分泌, 和能力钦佩感分别激发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脑区。钦佩感具有激励作用,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望并影响其职业意向, 激发个体的亲社会动机与行为。拓展钦佩感的概念与成分、辨析与崇拜的相似与不同、开展钦佩感的应用研究以及跨文化或本土化研究等是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0.
计数与匹配:5~6岁儿童量比较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6名5~6岁儿童,采用计算机呈现刺激的方式,实现了刺激的动态呈现来模拟策略的使用过程,并通过对于被试正确率和反应时的考察确定了每一名被试使用计数和匹配策略进行量比较的特点。结果表明:(1)与计数策略相比,儿童对于匹配策略的掌握更加成熟,5岁和5岁半组被试使用匹配策略解决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更高;(2)在已经掌握计数和匹配两种策略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儿童更倾向于使用匹配策略来解决量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