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9篇
  10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The article considers Jürgen Habermas’s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metaphysical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It outlines Habermas’s shift from his earlier, apparently dismissive attitude towards religion to his presently more receptive stance. This more receptive stance is evident in his recent emphasis on crit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semantic contents of religion and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two interrelated theses: (a) the view that religious contributions should be included in political deliberations in the informally organized public spheres of contemporary democracies, though translated into a secular language for the purposes of legislation and formal decision making and (b) the view that postmetaphysical philosophy should seek to salvage the semantic contents of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order to supply the evocative images, exemplary figures, and inspirational narratives it needs for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jects. With regard to (a), it argues that the translation requirement impairs the political autonomy of religious believers and other metaphysically inclined citizens, suggesting that this difficulty could be alleviated by mak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epistemologically authoritarian and non-authoritarian religious beliefs. With regard to (b), it argues that the salvaging operation is not as straightforward as Habermas seems to suppose and that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may not be able to tap the semantic power of religious traditions without relying on metaphysical assumptions; it concludes that, here, too, a distinction between authoritarian and non-authoritarian approaches to knowledge and validity may be useful.  相似文献   
212.
陈丽君  张庆林  蔡治 《心理科学》2006,29(2):297-300
在概述国内外有关问题发现研究的四种研究模式的基础上,从问题发现的影响因素方面对以往研究进行扩展,探讨了在不同领域里不同的材料呈现方式对儿童问题发现的影响。对262名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发现有显著的领域差异,言语呈现可能比实物呈现更能促进儿童发现高质量问题,五年级儿童在问题质量的新颖性方面好于三年级儿童。  相似文献   
213.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为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及其细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自由基在脑卒中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自由基损害贯穿于脑卒中早期治疗的整个过程,脑卒中的治疗决策有必要着眼于机体内自由基的系统特征,从系统整体出发进行最优化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14.
从方法学原理的角度,通过对胃肠道双重造影征象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经过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客观,纵横联系的认识过程,探讨和研究胃肠道双重造影对胃肠道疾病诊断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改进影像科医生的临床思雏,对提高医疗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5.
临床工作中,误诊误治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对其进行反思,从中积累经验教训提高诊疗水平。本文首先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误诊的原因,然后指出防止或减少误诊的途径是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并提出了在临床过程中培养科学临床思维应注意的8个方面。  相似文献   
216.
预期性思考、自我调节导向与非计划购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消费者对非计划购买产生犹豫时,营销者应如何引导他们的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准实验与控制实验的方法探究该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营销者可以通过设计预期欣喜和预期后悔信息提高其非计划购买意向;(2)但是预期性思考的有效性还受到消费者自我调节导向的影响:预期欣喜对提高趋利导向消费者的非计划购买意向较有效,预期后悔对提高避害导向消费者的非计划购买意向较有效;(3)预期欣喜和预期后悔通过影响消费者对购买合理性的判断而影响他们的非计划购买意向。  相似文献   
217.
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事物的异同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护理工作的两重性、主从性等方面探讨辩证思维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护士的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能在工作中缕出头绪、抓住问题的根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8.
肺血栓栓塞症是常见的临床病症,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漏诊而导致较高的病死率。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掌握肺血栓栓塞症的知识、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临床诊疗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19.
临床医学专科的发展对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它可能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临床思维,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仍是综合性医院医疗实践的主旋律,医学界应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误诊的原因,然后指出防止或减少误诊的途径是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并提出了在临床过程中培养整体思维和系统性科学思维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20.
对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这一屈光矫正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医务工作者要勇于思想创新;以辩证思维看问题;关注社会需求,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追求经济利益的关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推动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