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2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548篇
  63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固定位置区域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等级的ERP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视觉空间注意中注意范围的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被试为 14名青年人 ,使用固定位置的、3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区域性提示 ,祛除空间定位因素的影响 ,记录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数据。结果显示 :提示范围由小到中等时 ,反应时延长 ,而由中等到大范围时 ,反应时缩短 ;提示物和靶刺激诱发ERP的早成分 (N1、P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调节 ,而其P2、N2的波幅与潜伏期均明显受到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 :①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 ,主要与空间定位信息的加工相关 ;②提示物诱发的P2、N2成分与注意范围相关 ;③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 ,空间位置的信息要早于其它信息被加工 ,支持视觉信息串行加工观点  相似文献   
122.
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洁  周宁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4):685-690
认知需求指"个体参与和享受思考的倾向"。作为一种认知动机,研究者认为其影响了个体信息加工的倾向性。对国外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结果显示认知需求主要在努力程度、自主性和结果及其应用范围这三方面影响了个体的信息加工。最后,展望了认知需求的研究趋势,并从认知需求的测量、无关变量的控制、影响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及情感因素负荷四方面探讨了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3.
尽管“限制解除”作为一种顿悟问题解决的关键途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德国心理学者Knoblich及其同事提出, 但学界对于“限制解除”所包含的信息加工程序、阶段以及相应的脑认知过程却并未有进一步的探讨和细化。本文从“限制解除”的理论角度出发, 以答案提示催化的“诱发式”字谜解决顿悟为例, 首次提出了一个关于“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的信息加工阶段初步构想。该构想认为:顿悟问题解决中的“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包含3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早期注意参与为特征的冲突信息的预警或预处理过程; 第二阶段是以新旧思路交替为特征的关键限制解除过程, 鉴于这个过程以基本问题表征空间的拓展为特征, 因此我们推测右脑的活动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是以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为特征的重新整合过程。脑电研究数据部分地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 发现了上述第一阶段在脑电变化上体现为顿悟性限制解除所伴随的N100/P200复合体; 第二阶段体现为P300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内的地形图分布及差异波; 而第三阶段则体现为N400在400~800 ms内的变化。脑电结果还证实:在第二阶段也就是限制解除的关键阶段, 右脑的活动明显强于左脑, 提示基本问题空间的拓展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右脑, 而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信息的重新整合阶段则表现出相反的半球偏侧化倾向。上述发现有可能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顿悟中“限制解除”的脑认知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4.

《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的肺肿瘤分类目录把肺原位腺癌从腺癌目录中移出, 归类到腺体前驱病变。肺磨玻璃结节临床考虑原位腺癌时,如何进行临床决策更易造成偏差, 到底是随访还是手术值得思考, 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同时存在。应充分理解肺原位腺癌的特性, 以较好的心态去应对, 从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两方面考虑, 不能治愈了一个肺癌, 但多了一个肺癌患者。建议在医患共同决策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方案制定, 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最大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5.

ChatGPT正在影响人们求医问药的传统方式,将医疗保健应用场景从院内转移到院外,提高了医学知识和诊疗信息的可及性。但ChatGPT在回答医学问题时也存在不足,如回答内容的不准确性和随意性,也难以将每个患者视为独立个体并给出体现医者智慧、思想和精神关怀的答案。用ChatGPT求医问药还存在生命健康、道德伦理、安全隐私和医疗公平风险。未来,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发展并促进人类健康的同时,仍应警惕ChatGPT对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6.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不良事特征调查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量表对大连市11所医院42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总分为(82.84±13.58)分;岭回归结果显示,是否经历了护理部层面的分析讨论或汇报、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自强型是ICU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β=−3.177~0.587,P<0.05),共同解释23.3%的变化。ICU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心理体验情况不容乐观,医院管理者需重视ICU护士的负性情绪,可通过增加组织支持感和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以减轻第二受害者的痛苦体验。

  相似文献   
127.

在濒临死亡情境下,对26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开放编码、关联编码及选择编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检测、比较、概念化及类属化,并围绕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动力进行理论编码。结果显示,构建了扎根于原始资料的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新利他主义动机心理模型,形成了正确生死观构筑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认识基础、追寻意义存在构建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心理特征及利他主义新理念成为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动力三条新理论,对诠释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行为具有一定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8.
境遇伦理学是方法而不是体系;境遇伦理学认为任何事物正当与否,均因具体境遇而定;爱是永恒的善;爱是唯一的规范;爱同公正是一回事;爱不是喜欢;爱证明手段之正当性;爱是当时当地做决定。境遇伦理学厌恶伦理学的律法主义,反对僵硬不变的伦理规范教条;境遇伦理学对于处理生命伦理学的一些两难问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9.
We present a schizophrenia patient who reports “seeing rain” with attendant somatosensory features which separate him from his surroundings. Because visual/multimodal hallucinations are understudied in schizophrenia, we examine a case history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these hallucinations in self-disturbances (Ichstörungen). Developed by the early Heidelberg School, self-disturbances comprise two components: 1. The self experiences its own automatic processing as alien to self in a split-off, “doubled-I.” 2. In “I-paralysis,” the disruption to automatic processing is now outside the self in omnipotent agents. Self-disturbances (as indicated by visual/multimodal hallucinations) involve impairment in the ability to predict moment-to-moment experiences in the ongoing perception-action cycle.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self-disturbances complements efforts to model psychosis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of hierarchical predictive coding. We conclude that self-disturbances play an adaptive, compensatory role following the uncoupling of perception and action, and possibly, other low-level perceptual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30.
Could superior self-control explain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reading achievement favoring girls? To test this idea, we drew on a unique population-based sample (N = 11,336) where self-control was measured in kindergarten using a multimethod battery of assessments. Girls showed substantially higher levels of self-control in kindergarten (β = 0.47) and outperformed boys on standardized tests of reading achievement in third/fourth grade (β = 0.20). Further, kindergarten self-control prospectively predicted reading achievement throughout elementary school (β = 0.37). Connecting these findings, our mediat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female self-control advantage in kindergarten could account for subseque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ading achieveme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arly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control may represent a key pathway through which gender disparities in reading skills,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