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In three studies, participants remembered real-life behaviours at Time 1 and attempted to recall them at Time 2. When the recall target was the self, a positivity bias emerged: self-positivity. In Study 3, self-positivity extended to an individual (target) who was liked by the participant, but did it not extend to a disliked target. For this latter target, a negativity bias emerged. For recall targets that were participants’ acquaintances, self-positivity in recall was also eliminated in Studies 1 and 3, and a negativity bias in recall emerged in Study 2. Finally, in Study 2 (but not Study 3), the favourability of participants’ self-view predicted the magnitude of the self-positivity in self-recall, but it did not predict valence effects in other-recall.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nk between behaviour valence and recall is moderated by the recall target and the favourability of one’s self-view.  相似文献   
232.
Contemporary public policy and laws give strong support to equal protection and civil right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modern society and each person therein should cultivate qualities in one’s self and others that will promote inclusion and equity to continually reduce and eventually eliminate unjust bias,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albeit perhaps an “impossible dream”). To date, equal protection has depended primarily on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based on categorization of human factors. It is argued that everyone, particularly those persons granted “professional” status in society, should aspire for self-concept features that will move toward adopting and expanding inclusion to eliminate the need for categorization per se. Rather than diversity per se, inclusion and equity have contemporary support for better obtaining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values that can reduce bias, discrimination, and prejudic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interventions be directed at the structural, institutionalized, and close-minded barriers that exist i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233.
疼痛恐惧是影响和维持慢性痛的重要因素。不同材料和被试类型情况下, 疼痛恐惧均主要作用于个体对疼痛相关信息的早期注意加工阶段, 表现为注意警觉模式。该注意模式使个体将注意维持在疼痛上, 从而干扰了对非疼信息的注意能力。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可以改善疼痛体验。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任务测量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偏向及其神经基础, 进一步考察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能否改善慢痛患者的忧郁和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34.
不安全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是指依恋焦虑和回避个体对依恋信息产生或趋近或回避的注意偏好, 这一注意偏好使得个体形成了处理与依恋对象关系的特殊认知机制:依恋回避个体偏好采用防御性机制, 倾向于回避对依恋信息的注意; 依恋焦虑个体偏好采用夸大性机制, 倾向于夸大威胁性信息, 因而会积极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信息、痛觉感受和工作记忆三个方面; 加工阶段特征主要涉及P1、N1波等代表的注意自动加工和LPP波代表的注意控制加工; 脑网络上主要包括两个子网络, 即负责情绪评估的边缘系统和负责情绪调节的以前额叶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未来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刺激物的生态效度, 检验依恋系统是否激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注意偏向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35.
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的总体的积极期待。乐观能够带给个体诸多好处, 如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 提高幸福感, 促进成功等等, 究其原因可能是乐观者存在正性偏向。这一偏向主要体现在注意、知觉、记忆、解释风格、应对策略的选择、情绪、期待及动机方面。而乐观者正性偏向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可能与前扣带回喙部、前额叶皮质的激活水平变化有关。未来研究可将乐观的核心--期待--作为重点, 整合期待−价值理论、人格理论与神经基础来进一步探讨乐观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36.
岑延远 《心理科学》2016,39(3):553-558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查心理距离对乐观偏差效应的影响。实验从心理距离的事件概率维度、时间距离维度、空间距离维度入手,采用自编的材料对677名被试进行测量,探讨心理距离的远近对乐观偏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对未来生活事件的判断存在总体上的乐观偏差。在较远的心理距离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更大的乐观偏差;而在较近的心理距离中,乐观偏差效应明显减小。但在时间距离维度以及消极事件的概率维度上,表现出与总体乐观偏差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237.
本研究通过眼动追踪考察两类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注意偏向的成分。在高低能量食物分别和非食物配对时,成功者对高能量存在注意警觉(加速探测)-回避(早期和总体的回避)模式;失败者对高能量存在注意回避(早期定向回避)-维持(早期维持)模式,即在早期注意更少的定向于高能量,但一旦注意到就出现维持偏向。在高低能量配对时,成功者对高能量注意警觉(早期定向)-维持(早期维持);失败者对高能量注意警觉(早期定向)-维持(早期、总体的维持) 。总体上,我们发现了不同亚类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能量效应,即失败者比成功者对高能量食物注意更多的眼动证据。  相似文献   
238.
This study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personality-based job analysis (PBJA) ratings are correlated with subject matter expert (SME) personality scale scores (through a self-serving bias). Some support was found for the hypothesis. However, PBJA ratings were somewhat predictive of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scale scores for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239.
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少华  郑雪 《心理科学》2005,28(5):1135-1139
采用词性辨别和注意探测任务,考察了神经质和外倾性对选择性加工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试在选择信息时存在特质一致性倾向;(2)在单一刺激条件下,当刺激词呈现时间为0.5s时,高神经质对所有效价词的RT均快于低神经质;而当呈现时间为1.0s时,外倾者比内倾者的反应潜伏期更短4(3)双重刺激条件下的选择性加工偏向比单一刺激条件更明显;(4)在词性辨别任务中.刺激词呈现时间只影响了神经质被试对情绪词的RT;在注意探测任务中,呈现时间对内外倾被试的加工偏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0.
人脑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锋  沈模卫  朱海燕  周星 《心理科学》2005,28(5):1047-1053
文章围绕人脑眶额皮质在表征奖赏信息上的核心作用展开,分别从人脑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共同神经表征和特异性神经表征特点,奖赏加工和该脑区局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时间动态性等角度对最近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概括。最后,文章讨论了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由奖赏类型多样性和脑区间奖赏信息整合复杂性带来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