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动词论元结构复杂性表现在论元数量、论元范畴选择模式、题元角色指派模式和映射方式四个方面。大部分实证研究表明, 更多的论元数量、选择性论元范畴、选择性题元角色指派以及非典型映射, 使动词论元结构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更复杂。多论元加工功能脑区主要涉及左侧额下回和外侧裂周后部; 选择性论元范畴加工功能脑区主要涉及左侧额下回、额叶中后部、颞上回和颞叶中后部; 选择性题元角色指派加工功能脑区主要涉及外侧裂周后部、左侧额叶中后部和额下回; 非典型映射加工功能脑区主要涉及左侧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和颞叶后部。左侧额下回可能涉及初始句法加工、动词次范畴确定、句法移位和非宾格动词语义加工, 左侧额叶中后部可能涉及初始句法加工和动词次范畴确定, 左侧颞上回和颞叶中后部可能涉及表层句法加工和表层论元句法-语义整合, 外侧裂周后部可能涉及论元语义表征。动词论元结构加工过程和动词词汇特征表明, 复杂性某些方面存在交互作用。动词论元结构复杂性与加工难易的对应关系、复杂性加工难度层级和交互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汉语动词论元结构复杂性加工认知神经机制等议题, 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2.
言语知觉领域主要的理论争论是听觉理论和动觉理论的对立, 争论的焦点围绕言语知觉是否需要动作表征的中介。言语知觉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澄清事实。脑机制的探讨表明言语知觉主要激活了后部听觉皮层区, 包括颞上皮层的背侧(颞横回和颞平面)和外侧区(颞上回和颞上沟); 而前部和言语产生相关的动作皮层并没有表现出一致的激活模式。言语产生相关的动作表征主要在一些特殊任务情形中以自上而下的反馈机制影响了言语知觉, 可能并非正常言语知觉所必须。  相似文献   
133.
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芬  黄宇霞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35-1644
正念是源于东方禅修的一种有意识、非评判的对当前状态进行注意的方法, 也是一种意识状态或心理过程。其早期研究侧重于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等临床功效, 近年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各种作用机制。在心理机制上, 正念与感知觉敏感性的变化, 注意、记忆和情绪的改善有关。在脑机制上, 它不仅与额区θ波和枕区γ波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变化有关还与前额叶、扣带回、脑岛等脑区功能激活和结构改变有关。最后, 文章指出了目前正念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学上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4.
黎樱  杨东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25-1634
神经成像技术为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证据。研究者们从语言加工的词汇、句子、篇章理解和语言学习、再认和记忆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男女性脑功能差异研究。同时, 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也从脑结构–生理基础差异方面进行了探讨, 主要包括了灰质分布差异、胼胝体大小差异和荷尔蒙的影响。然而, 语言加工是否有性别差异还存在争议, 不同的研究者从加工时间要求、陈述性记忆差异和方法学考虑等方面对分歧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5.
关系补救是当一种侵犯行为导致关系中的正面状态消失、负面状态出现时, 由一方、双方或第三方做出并使关系恢复到积极状态的一系列行为集合。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垂直关系补救与个体-组织关系补救方面。垂直关系补救分为挑战、提供、接受、感激四个阶段, 应根据关系违背类型和文化类型权变性地选择补救策略。个体-组织关系补救的潜在机制为信任展示机制和不信任的约束机制, 应根据一致性原则, 进行系统性与动态性的关系补救。未来的研究可以基于嵌入视角提炼工具变量, 并进行跨层次多要素协同整合分析, 推进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6.
本族效应是指个体对本族面孔比异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认的现象。本族面孔和异族面孔诱发的N170、P200、N200与“DM”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脑电成分与本族效应的编码有关, 即对异族面孔编码不充分是本族效应产生的部分原因; “新旧”效应主要从提取角度解释本族效应, 认为提取异族面孔比本族面孔困难。与本族效应有关的主要脑区有梭状回、扣带回与杏仁核等。此外, 丰富的本族面孔知觉经验也会造成本族面孔的右半球优势比异族面孔大。未来研究除了要继续探讨本族效应的某些脑电成分、关注本族效应消失的神经机制以外, 从整合观点探讨本族效应的神经机制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7.
In this paper, I argue for two main hypotheses. First, that (philosophical) self-control is not a natural mental kind and, second, that there is no dedicated mechanism of self-control (indeed, the latter claim forms part of my argument for the former). By the first claim, I simply mean that those behaviors we label as “self-controlled” are a somewhat arbitrarily selected hodgepodge that do not have anything in common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other behaviors. In other words, self-control is a gerrymandered property that does not correspond to a natural mental or psychological kind. By the second claim, I mean that self-controlled behaviors are not produced by a mechanism (or a set of them) that is not utilized in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non-self-controlled) behaviors. Not only is there no natural mental property of self-control, there is no mechanism (such as willpower) that is dedicated to producing self-controlled behavior. I further evaluate whether this account of self-control has enough explanatory power to account for a range of phenomena related to self-control (systematic self-control failures, etc.). I argue that my account does a better job of explaining these phenomena than accounts which appeal to a dedicated self-control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38.
重复知盲现象自被发现至今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 这期间重复知盲的产生机制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并有标记个体化理论、类型节点不应期理论、竞争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建构/归因理论等多种理论解释。大量研究证明, 重复知盲是一种视知觉失败现象, 但也有研究认为它是一种记忆失败现象。很多研究还发现, 重复知盲不仅受到呈现时间和间隔刺激个数的限制, 还受到实验材料的性质、刺激的空间位置及人们的反应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 随着ERP和fMRI等技术的利用, 从更深层次揭示了重复知盲产生的脑机制。同时, 重复知盲也作为一种实验范式应用于视觉加工领域的研究中。目前关于重复知盲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39.
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时间心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2)时间认知的脑机制,主要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技术探索时间信息加工的时程和功能定位问题;(3)时间人格研究,主要探讨时间洞察力的内涵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0.
哲理性概念是音乐表现的对象之一。由于音乐不具有类似语言的语义性, 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常常成为音乐欣赏者的困扰。基于此, 本项目聚焦于听者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通过选取音乐训练经历不同的人群为被试, 系统考察哲理性概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本项目成果将揭示音乐诱发哲理性概念加工的神经机制, 厘清音乐训练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人类对音乐意义理解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