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 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 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 在适应阶段连续给被试呈现视觉先于听觉或听觉先于视觉128ms的刺激对, 在测验阶段以时序判断任务来测量被试此时主观同时点的变化。通过操纵适应及新异视听刺激对(即适应客体与新异客体)在测验阶段出现的空间位置, 探索空间与客体因素对视听时间再校准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适应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 主观同时点显著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 同样显著或边缘显著的主观同时点偏移还发生于适应客体出现于未适应空间时, 以及新异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研究表明, 视听时间再校准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取决于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或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82.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 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 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 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 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 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 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 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 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 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3.
工作记忆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其言语子系统与视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问题。实验1、2采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记忆的成绩显著低于无言语负载条件。这表明,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84.
The present work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modelling on children's pretend play behaviour. Thirty‐seven children aged between 27 and 41 months were given 4 min of free play with a dollhouse and associated toy props (pre‐modelling phase). Using dolls, an experimenter then acted out a series of vignettes involving object substitutions, imaginary play and attribution of properties. Children were subsequently provided with an additional 4 min free play (post‐modelling phase). Consistent with past research, more pretence was exhibited after modelling than before. Furthermore, in the post‐modelling phase, children were as likely to generate their own novel pretence as they were to copy the actions demonstrated by the experimenter. They also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ovel symbolic acts involving imaginary play from the pre‐ to the post‐modelling phase. This study highlights how young children will not only imitate a model's demonstration of pretend acts but also use this demonstration to catalyze the creation of their own pretenc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5.
连灵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1,43(9):983-992
“物体识别是角度独立还是角度依赖”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以物体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独立, 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依赖。研究参照物体识别的“小几何体”思想自制实验材料, 采用启动范式, 在两个实验中通过考察结构信息和视图信息对物体识别的影响, 揭示物体识别的心理表征。结果发现: (1)形状信息和类别空间关系信息影响物体识别, 表明以物体为中心理论对物体识别表征机制解释的合理性; (2)角度信息可能独立于形状信息表征, 深度旋转方式下的识别成绩优于平面旋转, 表明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三维物体识别的深度旋转现象。研究结果为物体识别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6.
客体工作记忆任务中大脑皮层活动的记忆负荷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20名正常被试完成不同负荷客体任务时的皮层慢电位(slow cortical potentials,简称sp成分),实验发现:背侧前额叶在刺激呈现后的700ms到1400ms出现记忆负荷效应,高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显著负于低负荷任务;低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在左前额区(500~1800ms)、左前额-中央区(700~1800ms)、左中央-顶叶区(1000~1400s和1800~4800ms)、右前额区(1800~4800ms)和右前额-中央区(1400~4800ms)显著负于高负荷任务,出现记忆负荷效应,但这种负荷效应在左右大脑半球所反映的心理意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7.
88.
I propose a concise picture of the core structure of paradigm change. It consists of the three basic steps which, I suggest, are common to all forms of paradigm change, individual as well as collective and in every conceptual domain. These steps are formularized so as to stimulate more precise theorizing about,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various alleged forms of paradigm change. I explain the idea and give evidence for it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field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moral psych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89.
Since Freud formulated the death instinct concept, it has received widely diverse interpretations. Even Freud advanced two versions. The concomitant analyses of two films, Ai no corrida (1976) [ In the realm of the senses (1977)] and Broken flowers (2005) evince Thanatos's two faces: the cold death of decathexis of an object, in the case of Don (in Broken flowers) and the hot death of the subject‐object fusion in Sada's case ( Ai no corrida). In our analysis, we elaborate two possible vicissitudes of the death instinct: in Broken flowers, the main character finds an ‘analyst’ and is cured. In Ai no corrida, the protagonist meets a complementary object and goes mad.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客体信息的视觉工作记忆问题引发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不少成果。本文对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范式,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容量及保持时间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存储单元和容量问题的"强客体"假设、"弱客体"假设和双重存储机制假设,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