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94篇
  546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行为振荡是个体心理加工过程的周期性动态变化在行为上的表现。通过高时间分辨率的行为采样方法, 行为振荡研究为探索视觉注意的时间动态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各种不同的注意任务中都发现存在行为振荡现象。大量行为振荡证据表明, 注意过程存在两种主要的节律成分:反映注意抑制的α节律(8~13 Hz)和反映注意转移的θ节律(4~8 Hz)。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注意的时间动态结构, 也为序列搜索理论和平行搜索理论之间的争论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振荡的节律特征会受到一些潜在因素(如任务难度、线索有效性)的影响。行为振荡和神经振荡在某些任务中表现出相同的节律成分, 提示两者涉及了相似的心理过程。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各种不同的注意控制过程以及多模态交互任务, 深入探索其行为振荡特点, 以更好地揭示注意的动态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412.
恐惧消退是指反复呈现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而不匹配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从而消除个体已有的恐惧反应。应激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可通过影响腹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和海马等与消退学习有关的神经回路的活动,调节恐惧消退学习效果。NE和GCs对恐惧消退学习的调节作用受激素水平与激素用药时间的影响,且其调节效果存在性别差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应激激素如何影响恐惧消退学习效果,并思考如何利用其影响效果促进暴露疗法疗效。  相似文献   
413.
自我控制是欺骗识别中一种重要的动机线索。但无论是在识别欺骗中, 自我控制扮演的动机线索角色, 还是在欺骗行为中, 自我控制扮演的监管机制的角色, 其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不完全清楚。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而这些影响的神经基础也还没有完全破解。因此, 有必要结合行为、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考察识别欺骗和欺骗行为中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资源在欺骗中的作用及其心理机制。旨在探求在识别欺骗中是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能力, 还是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在起主要作用; 欺骗行为中是自我控制能力, 还是自我控制资源在起主要作用; 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是符合能量耗竭观, 还是符合能量保存观。  相似文献   
414.
丘脑枕核参与多条加工情绪信息的神经通路因而在情绪信息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丘脑枕核参与到上丘-丘脑枕核-杏仁核通路。该通路可以在没有初级视觉皮层参与情况下对情绪信息进行快速加工; 第二:丘脑枕核以皮层-丘脑枕核-皮层环路和上丘-丘脑枕核-皮层通路两种形式参与到丘脑枕核-皮层通路。该通路通过控制皮层间同步化水平促进信息传递的效率; 同时通过整合皮层和皮层下情绪信号扩大其在行为输出方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15.
情绪性注意是一种对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注意.由于刺激的情绪效价能调制人脑的感知和注意系统,因而,与对中性刺激的注意相比,情绪性注意的神经机制更加复杂.较早的研究显示,杏仁核对感知皮层的调制对情绪性注意起关键作用.近期的证据表明,杏仁核对注意功能网络的调制可能是其重要的神经机制.本文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证据,主要强调情绪性刺激对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的调制,发现情绪性注意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可能涉及一个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多重功能网络.  相似文献   
416.
时距知觉会受到刺激新异性的影响,新异刺激的呈现时间往往被认为长于等时距重复出现的标准刺激的呈现时间.已有研究在解释这种主观的时距扩张现象时主要涉及三种假设:注意假设、唤醒假设和神经编码效能假设.研究中的变量混淆问题、跨通道效应和时间因素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对于新异刺激效应产生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研究者们还存在着较大分歧.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和神经机制对理解时距知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7.
赵乐  冉光明  陈旭 《心理科学》2014,37(3):567-572
视觉预期是一种运用视觉信息的部分资源和先行资源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的能力。为了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视觉预期的内在加工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外研究者更为科学深入地探讨这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本文主要从婴幼儿和成人运动员两方面来阐述视觉预期的相关研究。首先从婴幼儿对物体相关属性和行为目标的视觉预期两方面探讨了视觉预期的类型,然后论述了成人视觉预期的神经机制。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视觉预期相关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注重环境在视觉预期中的作用,从神经网络角度研究视觉预期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418.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使他人获益的行为,这类行为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共情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脑岛等脑区的激活与消极情绪体验有关,是情绪共情的神经基础,利于产生亲社会行为动机;颞顶联合区等脑区参与对他人意图的理解,是认知共情的神经基础,利于个体选择有效方式帮助别人。女性在共情时激活额下回等与情绪有关的脑区,而男性在共情时激活颞顶联合区等与认知有关的脑区,这为男女个体在亲社会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提供了新证据。未来研究应完善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脑区功能的解释,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结合病理学研究考察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419.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考察听觉脑干加工声音信号时神经活动的非侵入性技术, 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探索言语感知的神经基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成年人和正常发展儿童语音编码时脑干的活动特征及发展模式, 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及其他语言损伤的语音编码缺陷及其神经表现等方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初级语音编码和高级言语加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考察阅读障碍的底层神经基础将成为未来该技术在言语感知研究中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20.
人机交互中认知负荷变化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模拟的人机交互实验, 分析持续作业过程中认知负荷在评估指标上的变化; 采用Elma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二种建模方法, 探索人机交互过程中认知负荷变化预测建模的构建方法。结果显示:持续作业中认知负荷在主任务反应时、主任务正确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4个评估指标上变化显著; 在心理努力、任务主观难度2个评估指标上变化不显著; Elma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两种预测模型可以对不同作业时间段认知负荷在评估指标上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 再结合认知负荷的综合评估模型, 可实现对不同作业时间段个体认知负荷水平等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