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早期外部问题行为对后期的学业、行为和同伴关系以及成人期的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探讨外部问题行为的起源、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对考察童年期外部问题行为是否可预测将来的问题、评估干预和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都是必不可少的。文章阐述了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外部问题行为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开始的”和“青春期开始的”外部问题行为的发展路径、行为遗传学研究成果以及影响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因素,并指出了这类研究对治疗和干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2.
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认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依赖于两种不同的记忆系统,它们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该文通过回顾以往相关研究,从神经心理学及神经成像两方面对两种记忆系统的分离现象进行概述: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发现的证据表明内隐记忆在神经解剖上与外显记忆是分离的;使用fMRI和PET技术,研究者观察到与内隐记忆有关的枕颞区及左下前额区中衰减的神经活动,以及与外显记忆有关的内侧颞区、前额皮层和后内侧顶皮层中增强的活动;使用ERP技术,研究也发现了两种记忆神经系统在时空上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213.
金花  刘鹤龄  杨娅玲  莫雷 《心理学报》2005,37(2):159-166
在同一实验中同时考虑类别与通道二个因素,并采用典型的语义提取任务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了语义知识的神经基础,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语义知识的脑激活模式(含左梭形回的激活)无论在范围还是强度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在严格的统计阈值下,不存在通道或是类别特异性激活的脑区。结果提示语义知识的神经表征分布于整个大脑皮层;在提取物体语义知识时都会同时激活该物体的视觉表象。另外,研究观察到的语义提取过程中BA9区的激活进一步证实并扩展了关于“汉语和表音文字在皮层组织上存在重要差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214.
对无意识信息引发的认知控制的研究是揭示意识的功能与局限的重要方法和步骤.在无意识认知控制研究中主要采用模式掩蔽和偏对比掩蔽创设无意识条件,使用客观测量方法对意识状态进行测量.作者从无意识抑制控制、无意识冲突控制和无意识错误加工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对无意识认知控制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已有研究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两个方面强有力地证明了无意识认知控制的存在,揭示了其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拓展了人们对意识信息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也为未来进一步揭示意识的起源等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无意识认知控制和有意识认知控制的相互转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15.
岳彩镇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2,35(3):735-739
反思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觉;它对自我概念、种族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反思自我评价并不完全准确,它受熟悉性,自尊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反思自我评价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直接观察模型、他人反馈模型和自我理论模型。由于中西方在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上的不同,应加强建构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反思自我评价理论;另外,也应加强对反思自我评价研究的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216.
何梅  张微  宋红艳 《心理科学》2012,35(4):1018-1022
行为抑制理论认为抑制功能的落后是ADHD的核心缺损所在,Sonuga-Barke的厌恶延迟理论认为ADHD起因是厌恶延迟而非抑制缺损,但该理论并不能解释ADHD的全部症状,Sonuga-Barke将厌恶延迟理论作了修正,提出了双通道模型。该模型认为ADHD的抑制缺陷和厌恶延迟同时存在,相互独立,模型的认知发展通道关注抑制控制缺陷对ADHD的影响,而动机发展通道则认为ADHD儿童是因奖励回路紊乱而引起异常的厌恶延迟的动机风格。本文介绍了双通道理论及相关的研究及其应用于ADHD诊断和干预的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17.
恐惧可以帮助个体快速地评估危险情景,并调动生理和行为反应来应对危险刺激。恐惧发展始于婴儿时期,神经回路表现为杏仁核未参与恐惧反应,但杏仁核功能连接可以预测早期恐惧反应;发展到童年期的恐惧学习特点为安全学习不足和过度泛化,其根源是负责辨别刺激的海马还处于发育中;进入青春期恐惧加工主要特征是由于前额叶发育较晚导致的消退能力弱。恐惧虽有益于人类生存,但恐惧异常会引发焦虑障碍,本文从恐惧的习得、消退和泛化三个阶段,对比了焦虑与健康青少年的恐惧学习差异。最后,文章从增加婴儿时期研究、创新青少年恐惧研究范式和开发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恐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8.
注意解离是注意定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在注意转移过程中对原来刺激进行注意分离的过程。自闭症个体注意解离的早期受损会直接影响其它重要功能的发展, 尤其是唤醒调节和共同注意发展。采用间隙重叠范式的研究发现, 自闭症个体注意解离能力是否异常还存在争议, 被试年龄及取样、测量指标和刺激特征可能是影响的因素; 其神经机制可能涉及额叶、顶叶、小脑和胼胝体等脑区。未来应从脑机制研究入手, 综合考虑被试特征、研究方法和刺激特征对注意解离结果的影响, 明确其在自闭症早期预测和识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9.
220.
时间知觉的脑机制:时钟模型的困境和新导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神经系统是通过类似于时钟的方式来实现对一段时间的知觉的,并认为多巴胺能系统(基地神经节)和时钟的快慢有关。与多巴胺信号有关的药物的动物实验的结果以及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的行为表现被看作是支持以上看法的证据。然而,最近的大量研究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挑战,结合行为研究和脑机制研究的新成果,研究者提出了知觉信息可以通过神经活动状态或加工中的能量消耗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