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5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认知重评重构程度不够高、调节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研究团队在先前的工作中提出了一种使消极情绪“转负为正”的高效情绪调节方法, 即创造性认知重评, 这种调节策略伴随着大脑海马的新颖联结形成和杏仁核的积极情绪唤醒。然而这些工作采用“指导式”的重评更像是对重评解读的“理解”而非主动的情绪调节; 鉴于主动情绪调节的产生难度较大, 造成创造性认知重评在实际应用上的两难困境。基于此, 本项目拟指导受试者进行创造性认知重评的学习, 通过学习将这种策略迁移并且应用到生活中的负性情绪调节事件中。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行为学上, 探索创造性认知重评在大学生群体和青少年群体负性情绪调节中的迁移效应; (2)影像学上, 探索创造性认知重评迁移前后在脑认知表征模式上的变化。本项目是对已有工作基础的延伸和拓展, 为验证和推动创造性认知重评成为一种可学、可用、高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2.
言语理解是听者接受外部语音输入并且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日常交流中,听觉言语理解受多尺度节律信息的影响,常见有韵律结构节律、语境节律、和说话者身体语言节律三方面外部节律。它们改变听者在言语理解中的音素判别、词汇感知以及言语可懂度等过程。内部节律表现为大脑内神经振荡,其能够表征外部言语输入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层级特征。外部节律性刺激与内部神经活动的神经夹带能够优化大脑对言语刺激的处理,并受到听者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的调节进一步增强目标言语的内在表征。我们认为它可能是实现内外节律相互联系并共同影响言语理解的关键机制。对内外节律及其联系机制的揭示能够为理解言语这种在多层级时间尺度上具有结构规律的复杂序列提供了一个研究窗口。 相似文献
193.
问题解决活动中的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固执地沿用熟悉方案、忽略其他方案的反应倾向。它可能源于人们已经掌握的陈述性知识,也可能源于程序性知识,两类不同来源的心理定势的发生条件和影响效果都不尽相同。然而,过往的研究都没有做出严格区分。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描述心理定势现象,解释心理定势是怎么发生的,分析心理定势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会对心理与行为活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评述两种来源的心理定势的认知神经机制,指出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4.
自2014年来, 研究者在视觉加工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序列依赖效应(当前刺激加工向先前刺激方向偏移的吸引性加工偏差)。近期研究发现:该效应广泛存在于视觉加工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朝向、空间位置、数量等低级特征, 也包括身份、吸引力、美感等高级属性); 其来源极为复杂(包括感觉编码、高级皮层的反馈调节、工作记忆、决策模板、感知与决策的级联等), 反映出不同层次的过往加工痕迹向当前认知的投射。针对该效应的典型特征、影响因素、认知与神经机制, 已涌现大量研究, 同时也存在严重争论, 亟待研究者深入探讨和厘清。 相似文献
195.
196.
197.
在探索时距知觉的脑机制的过程中, 相对于人类被试相关研究, 动物研究可以提供较多的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单个神经元电生理学以及光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证据。目前较为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包括时间二分法、峰值间隔法以及低比率差别强化法等。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 动物研究的范式常会进行调整。对时距知觉的动物研究的探讨将基于两方面展开:(1) 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的介绍及比较; (2) 基于动物研究范式的时距知觉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旨在为深入探索时间知觉的心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8.
199.
夜间进食综合征是一种表现为早晨没有食欲、晚饭后过量进食或夜间醒来进食的饮食障碍,并且与睡眠问题相关。在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先后介绍了夜食症的概念内涵、发病的生理神经机制及主要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手段,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研究者在此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0.
信任是指一方在基于对另一方行为期望的基础上愿意冒一定的风险, 以期在将来得到积极结果的心理过程。近年, 认知神经取向的研究对信任行为引起的特定脑区激活进行了考察, 却忽略了大规模脑网络在信任过程中的整体作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任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并从认知神经网络视角对信任行为进行解释和整合。在模型中, 信任行为是动力系统、情感系统和认知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分别与奖励网络、显著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神经网络激活有关。此外, 模型还强调信任行为的反馈机制, 以此构成完整的建构模型。模型阐明了心理系统与中枢神经网络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认知神经角度解释了信任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和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