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4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362.
功能词和内容词的加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总结了有关功能词和内容词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目的是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同行提供一些借鉴。主要的结论是:功能词和内容词的加工方式可能不同,从而引起不同ERP成分,主要包括N280,N400和N400-700等;内容词的加工可能涉及两个大脑半球的相关脑区,而功能词的加工则可能只涉及大脑左半球的某些脑区。 相似文献
363.
知觉启动与语义启动神经机制的研究是内隐记忆神经机制研究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内隐记忆神经机制的研究途径之一:知觉启动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64.
巩芳颍;孙逸梵;贺琴;石可;刘伟;陈宁 《心理科学进展》2025,33(3):452-464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社会心理过程。本文聚焦于言语、非言语以及混合互动三种具体教学互动形式, 发现元认知加工、心理理论、工作记忆、言语加工、情绪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教学互动的神经基础。特别是人际脑间同步性(IBS)在识别有效教学互动中具有重要的神经标记物意义, 且受到教学能力、教学策略、知识经验、情绪等多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细化这三种教学互动的共享和特异性神经机制, 进一步考察IBS的其他调节因素, 并在研究设计和方法拓展上凸显教学研究的生态效度, 以准确反映教学实践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65.
366.
关于阅读障碍神经机制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仍不完全清楚,阅读障碍者脑区的异常,究竟是阅读障碍的原因还是结果。研究者发展出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究此问题,包括学龄前研究、双对照组研究、纵向研究等。文中综述了这些研究范式各具的优势、不足和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分析了确认因果关系之所以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细致区分阅读障碍的亚类型;(2)以成熟和完善的阅读认知-神经模型为指导;(3)通过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交叉印证;(4)综合考虑脑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和基因、环境、经验的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7.
宽恕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被认为是对冒犯者的亲社会化转变的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上的改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宽恕心理的行为测量范式和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相关的成果,发现宽恕心理的行为测量范式能够揭示宽恕相关的心理过程;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宽恕心理过程主要涉及负责社会认知、共情和认知控制等功能的脑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宽恕心理行为测量范式的有效性和揭示内容的一致性、宽恕心理的认知和脑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368.
369.
说谎,作为人性的一方面,已经成为心理学、生物进化学、实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关注点。说谎会受到多种文化的谴责,说谎行为也是人们所不支持的。但是国外的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不诚实行为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种不诚实行为并没有影响被试诚实的自我概念。因此了解这种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人们认识和识别不诚实行为,提高人际互动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从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出发,重点介绍了不诚实行为的研究范式、认知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1)实验结果的解释水平低;(2)变量操纵不严谨;(3)研究方法局限; 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70.
在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情绪识别往往依赖于不同通道间的信息整合(如, 面孔、声音)。本文梳理相关研究认为,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在早期知觉阶段即产生交互作用, 且初级感知觉皮层负责两者信息的编码; 而在晚期决策阶段, 杏仁核、颞叶等高级脑区完成对情绪信息内容的认知评估整合; 此外, 神经振荡活动在多个频段上的功能耦合促进了跨通道情绪信息整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两者整合是否与情绪冲突有关, 以及不一致的情绪信息在整合中是否有优势, 探明不同频段的神经振荡如何促进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的神经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