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7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回顾了近年来对音乐与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音乐与语言可能拥有一些共同的神经机制;而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则表明两者可能同时拥有分离的、各自独立的神经基础.文章对这两类研究做了总结和比较,探讨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2.
陈阳 《管子学刊》2009,(4):41-43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要使其成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防止音乐陷入邪乱,就必须使其符合道德礼义的要求。本文以荀子"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的礼乐哲学思想为基点,全面阐述了荀子礼乐教育思想的内容、本质和作用以及其对当代音乐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3.
在快乐中培养少儿的道德品行是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道德目标。在审美通感的基础上,通过道德移情进行理性灵魂的德性活动,是音乐教育培养少儿道德品行的心理机制。“执中”为善、积习成德是音乐教育培塑未来道德公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4.
《齐物论》与竹林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作为“三玄”之一,在魏晋玄学中大行其道。阮籍和嵇康是两位在任自然的旗帜下发挥庄子思想的名士。分析发现,阮籍对庄子的理解,大致来自《齐物论》。然《齐物论》对他的意义是双重的:既排遣其对现实的不满,又给因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而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提供掩饰。嵇康学理上的表现在于,其“声无哀乐”的见解,以乐论的形式,对《齐物论》中齐是非的观点作独特的补充,同时,却又在讨论人格的公(诚)私(伪)之分时,把它同是非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显露自己无法掩饰的价值立场。阮、嵇无论是言还是行的矛盾,都与庄子齐是非的悖论有关。  相似文献   
165.
Book reviews     
Books reviewed:
Mara Sidoli, When the Body Speaks: The Archetypes in the Body
Andrew Samuels, Politics on the Couch: Citizenship and the Internal Life
Karen Kaplan-Solms, & Mark Solms, Clinical Studies in Neuro-Psychoanalysis. Introduction to a Depth Neuropsychology
Christopher Clulow, (ed.) Adult Attachment and Couple Psychotherapy – The 'secure base' in practice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6.
<正> 衡量一本书是否重要的标准之一,是看研究生院向研究生推荐读书的频数,本文报告了对心理学推荐书籍的调查结果,并追溯以前推荐过的书籍的下场。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有关这方面的调查共进行过五次。第一次和第二次是Sundberg分别于1953—54年,1958—59年进行的;第三次是Solso和Johuson 1966年进行的;第四次是Solso 1971年进行的;本文所述是1978年秋天的调查结果。从第一次调查至今,  相似文献   
167.
前注意加工(pre-attentive processing)是发生在注意之前不依赖于意识的一种认知过程, 它反映了大脑对刺激的无意识的、自动的加工。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是研究前注意加工最常用的指标。MMN波幅降低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重要临床指征。MMN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经典oddball范式和多特征范式等。音乐训练对于人脑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增加灰质体积、改善注意记忆功能都有着显著的功效。音乐训练对MMN也有显著影响, 并表现在由各类声音特征构建的范式上。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比较东西方音乐对MMN的影响, 探索更具生态化效度的研究范式, 揭示音乐训练对老年人MMN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168.
探讨大学生在线音乐感知价值的潜在类型及其在参照群体、购买意向和购买行为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大学生在线音乐感知价值量表、参照群体影响量表和在线音乐购买意向量表对20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具有明显的潜在类型;(2)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参照群体、购买意向和购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线音乐感知价值潜在类型同时调节了参照群体对购买意向、购买意向对购买行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9.
    
The claim that many musical works are representational is highly controversial. The formalist view that music is pure form and without any, or any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onal content is widely held. Two facts about music are, however, well-established by empirical science: Music is heard as resembling human expressive behaviour and music arouses ordinary emo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follows from these facts that music also represents human expressive behaviour and ordinary emotions.  相似文献   
170.
音乐与个体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霰  南云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31-1235
人类对音乐的感知体验起始于生命早期。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 音乐对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 音乐经验主要调节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 同时会影响语言、空间、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研究者们在音乐认知领域的新发现, 重点关注于音乐对脑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