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45篇
  21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从心理学视角综述了饥饿对个体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广泛影响。饥饿会损害一般认知功能, 潜在导致决策与认知偏差, 并引发道德判断标准降低、社会态度改变以及攻击行为增加等现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出饥饿影响认知与社会行为内在机制的三种假说:自我损耗说、认知激活说以及协调机制说。最后, 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着饥饿主观感受差异、测量方法不够准确等问题, 未来研究需要提高饥饿的测量效度, 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对饥饿影响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12.
This essay is a brief attempt to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s that Democracy and Tradition makes to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ethics. It is argued tha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se contributions would be strengthened by engagement with the common morality already imbedded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orms.  相似文献   
913.
云南4个民族20年跨文化心理研究——议青少年品格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世富  阳少敏 《心理学报》2003,35(5):690-700
调查者于1980年惊奇地发现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基诺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的青少年品德与个性非常良好,调查者关注的是在现代化的影响下,这些品德个性的变化。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青少年品德与个性发展的规律,同时,这对跨文化心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访谈、个别接触、活动分析,甚至为了调查而几个月与青少年住在一起。2002年,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品德与个性已有很大变化,他们积极、自信、乐观和有竞争意识,他们的品格至今仍保持良好,犯罪率低,民族青少年的社会化在这变化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4.
恩威并施,以德服人——家长式领导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长式领导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有别于西方领导理论的本土领导理论,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华人组织中,是中华文化下组织的普遍特征。家长式领导包含仁慈领导,权威领导,德行领导3个维度。该文回顾了家长式领导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家长式领导的文化基础,介绍了家长式领导三元理论及其测量工具PLS,并指出家长式领导对领导效能有不可忽视的解释力。最后,根据已有的研究,提出了家长式领导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比如对具体行业中家长式领导领导效能的探讨,以及家长式领导三维度之间关系的探讨等  相似文献   
915.
进化心理学认为,厌恶是人类在疾病、资源缺乏等适应性压力情境下,为抵御有害物质入侵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进化心理机制。根据进化的观点,道德厌恶是由生理厌恶进化而来。道德厌恶有利于避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厌恶的激活会使道德判断更加苛刻,由此提出厌恶在法律判断中的几点启示:(1)避免直觉情绪对判断的干扰;(2)保持审议厅清洁,避免外在环境引起的厌恶情绪干扰法律判断;(3)对陪审团成员进行个体意识性和厌恶敏感性测量,避免道德过度警觉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16.
小学生道德自我觉知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强  乔建中 《心理科学》2006,29(1):205-207,188
该研究采用道德情境故事问卷,以192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道德自我觉知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小学生道德自我觉知的内容和程度与其情绪体验的性质紧密相关;(2)行为情境对小学生的道德自我觉知具有普遍影响,行为意图对小学生的道德自我觉知具有特定影响。  相似文献   
917.
To examine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titude, deliberate rumination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in the adolescent survivor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217 adolescent survivo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eve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county of Wenchuan, and were assessed by questionnaires at three and a half years (T1), four and a half years (T2), five and a half years (T3)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one‐way predictive relationship of gratitude onto PTG from T1 to T3, and gratitude predicted deliberate rumination from T1 to T2 but not T2 to T3. Deliberate rumination only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PTG from T2 to T3, and PTG only predicted deliberate rumination from T1 to T2.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atitude could be a stable predictive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TG, and gratitude could also affect PTG by deliberate rumination. In addition, the predictive effect between deliberate rumination and PTG is unstable with time change.  相似文献   
918.
This applied case study centers on two aspects of Peterson’s research as introduced into a large K-12 school in Australia: (i) creating enabling institutions and (ii) applications of character strengths. The paper describes five character strengths initiatives. Four of the strengths initiative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existing school experiences such as English curriculum, school sport, student leadership, and counseling. The fifth initiative involved a brand new program which introduced a Posi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years?K-10. We describe these five initiatives and then explain how students at the school may experience these in a more holistic and integrated way. We hope that this article will act as a fitting tribute to the legacy of Christopher Peterson.  相似文献   
919.
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岑国桢  李胜男  王丽 《心理科学》2003,26(6):983-987
按Carolyn Saarni对儿童在社会交往和情绪问题上应对策略的研究,在小样本初测基础上,以124名我国中学生为被试、以道德问题情境故事作为刺激材料、对他们的道德问题应对策略之选择及其相应的内心体验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有五类,他们大多能选择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策略,不同年级和面对不同道德问题时他们的选择会有差异,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时他们会有不同的内心体验,在“角色投射”时他们的内心体验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20.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