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2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3705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In recent decades,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scientists have learned a great deal about how people think and behave. On the most general level, there is a basic consensus that many judgments, including ethical judgments, are made by intuitive, even unconscious, impulses. This basic insight has opened the door to a wide variety of more particular studies that investigate how judgments are influenced by group identity, self‐conception, emotions, perceptions of risk, and many other factors. When these forms of research engage ethical issues, they are sometimes called empirical ethics. This essay argues that the field of religious ethics would benefit from a more robust engagement with empirical ethics than it has thus far undertaken. In doing so, it offers a brief account of how issues of moral psychology and moral anthropology have been treated in religious ethics, and it highlights ways that the scientific findings challenge some prevailing norms in religious ethics. It ends by suggesting avenues by which religious ethics research could productively engage empirical ethics.  相似文献   
162.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2003,(1):16-20,35
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是一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伦理、道德与智慧都有联系,但本身都不是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相通,但两者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提倡伦理智慧和道德智慧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全面进步,为此需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3.
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体系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主干,一直深深地、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仁爱”的道德原则及其道德规范体系,以及关于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思想和要求,都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当坚持批判继承其原则和方法,摒弃其消极因素,吸取、弘扬其积极因素,这对于当今中国道德体系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4.
市场经济、道德权利与产权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权伦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的精神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重要条件;同时,它是人类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基于权利,义务与道德的内在逻辑构建起来的。产权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构成一门具有特殊的学科特质,研究方法和理论内容的伦理学学科。  相似文献   
165.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学生工作即德育工作,虽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这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程来完成的。高校德育课程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及特征,客观确定其价值取向,科学设计其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66.
道德信仰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信仰是时代的强烈呼唤。道德信仰的本质是人在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它具有高度的主体自觉性、形上性和价值整合性,具有道德境界的提升功能、道德人格的塑造功能、道德行为的动力功能和道德秩序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67.
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鉴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德育网络;注重东西方德育经验的综合利用;强化道德实践,完善学校德育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8.
中学生知识获得过程是从情景记忆向语义记忆转化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洁  吴艳红  王金凤  朱滢 《心理科学》2003,26(5):784-789
本研究探讨中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针对2001—2002年度上学期教学内容,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四门课程分别进行两次测验。对于每道选择题,学生首先选择正确答案,然后指出记忆的意识状态:记住的、知道的、猜测的。结果发现,学生记忆意识类型的转变(由记住向知道)取决于课程类型、保持时间和学生等级。对于不同课程,学生占优势的意识类型不同,自然学科知道的反应占优势,社会学科记住的反应占优势;优等生知道的反应多于其他学生;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中学生的意识类型发生了由记住向知道的转变,这表明知识掌握过程中,中学生的知识表征发生了由情景记忆向语义记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9.
Nathan Crick 《Zygon》2019,54(3):648-664
In an epoch marked by the threat of global warm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are no longer simply matters that concern only intellectual elites and armchair philosophers; they are in many ways matters that will deter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we can meet the challenges of our times. John H. Evans's Morals Not Knowledge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rovocation for those committed not only to using scientific method as a resource for making moral judgments but also to creating political alliances with religious constituencies. In this important work, Evans argues that most conflicts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do not concern a clash between two contradictory ways of knowing, but rather a clash over our moral responsibilities and ultimate values. In my response to his work, I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both John Dewey's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al situation and Kenneth Burke's rhe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motives helps bolster Evans's cause 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a political movement that aims to bridge the divide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in the epoch of the Anthropocene.  相似文献   
170.
盛志德 《现代哲学》2007,(4):113-118
康德从抽象的个人建立道德规律,与他所谓的人类的道德史相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团体、社会性与集体思想作为个人先在的规定性与责任与道德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