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51篇
  1685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康德实践理性的事实概念指的是道德律或道德律的意识,而道德律本身实际上是道德律的意识。道德律是某种自身肯定的东西,它作为事实肯定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客观实在性,并通过理性的这一积极的概念,证明了它自身在实践上的客观实在性。正是通过道德律这一事实,在思辨哲学那里只具有消极性的自由的原因性的概念,在实践哲学中获得了积极的规定,也成为了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82.
以“新乡模式”为例对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承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商业保险公司利益激励不足致使其参与新农舍的积极性不高,而激励不足主要是源于制度不足导致对新农合中的道德风险约束无力。探讨了对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3.
The pedagogical imperative of values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ent research has exposed the potential of quality teaching to exercis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 achievement. Extending beyond surface and factual learning, quality teaching has posited conceptions of ‘intellectual dept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self‐reflection’ as being central to effective learning. Implicit in these conceptions are values dimensions reflected in notions of positive relationships, the centrality of student welfare, school coherence, ambience and organisat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on student learning, welfare and progress have been observed across public, private and religious sectors, thus confirming earlier studies of similar phenomena in religious schools. Evidence from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Values Education Good Practice Schools Project indicates the benefit to all schools of reflecting on, re‐evaluating and rethinking the implications of values education for curricula,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school ethos in the interests of student wellbeing and progress. This indicates a pedagogical imperative for values education which extends beyond boundaries of personal or systemic interests and ideologies.  相似文献   
84.
Kantian conceptions of moral worth are thought to enjoy an advantage over their rivals in virtue of accommodating two plausible intuitions—that the praiseworthiness of an action is never accidental, and that how an agent might have acted in other circumstances does not determine the moral worth of her actual conduct.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neither the Kantian nor her rivals can adequately accommodate both intuitions, in as much as non-accidentality presupposes counterfactual robustness. If we are to adequately accommodate both claims, then we must reconsider the kind of non-accidentality that really matters to moral worth. I propose that the kind of non-accidentality worth caring about requires only that the agent who does what is right acts competently from morally relevant concerns. Under this account, both the Kantian and (some of) her rivals can ensure that the praiseworthiness of an action is never accidental without counting the behaviour of non-actual agents as being relevant to assessments of moral worth.  相似文献   
85.
86.
道德生活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生活的历史叙述和再现,是以不同时期的道德生活为研究对象并力图揭示其发生发展线索的集描述性伦理学与规范性伦理学为一体的学科。道德生活史的研究因道德生活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阈和原则要求。道德生活史的研究既是一种实证性的描述研究,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研究,必须超越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的研究立场,而将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作一有机的整合,必须既联系伦理思想来进行研究但是又不能局限于伦理思想的研究,必须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一元与多元相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87.
回顾中国道德建设30年,其逻辑起点即是关于道德建设的科学定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道德建设,必须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在邓小平德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道德建设呈现四大战略创新。一是提出“以德治国”方略。二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三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是道德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我们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形成了“抗震救灾精神”与“奥运精神”。这两大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0年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8.
以474名大学生、青年教师和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筛选情境故事,建立无结构性问题道德主题评定参照系统,创立道德敏感性定量记分方法,从而开发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检验。结果表明:以无结构性问题为形式进行道德敏感性测评研究符合道德敏感性的本质;所开发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兼具定性评定和定量分析的特征;鉴于道德敏感性的情境特异性,测评工具的同质性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9.
在<周易·蒙卦>中,反映了西周初期的有价值的童蒙道德养成教育观.它经后代学者的继承和阐发,逐渐形成了一个童蒙道德养成教育的思想体系.诸如"亨行时中"的价值目标,至诚求道而顺教的为学态度以及包容挚诚、严格得当的师道原则,等等,朴实而辩证,值得我们今天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90.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尊重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