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0篇 |
免费 | 854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50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271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498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255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64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对个体和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然而人们对经济不平等却有着较高的容忍性。基于个体心理的研究证据,本文提出认知和动机双重路径模型来解释个体容忍和支持经济不平等问题。在认知路径上,个体倾向于低估当前社会的经济不平等程度和将经济不平等评价为公平的;在动机路径上,个体预期经济不平等将带来自我利益的增加。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整合多重心理机制间的关系,并探索有效干预手段以增加人们对减少经济不平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932.
933.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业表现不良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对学业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预测并提早给予干预可降低退学率并减少教育资源的损失。由于导致学业表现不良的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传统的基于相关分析的研究方法很难建立早期预测模型并进行应用。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并建立学业表现预测模型。研究对653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人格、内外控倾向和相关人口统计学信息进行了收集,并在一年后采集了其学业成绩,利用随机森林(RF)、K邻近(KNN)、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分类模型。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在识别学业表现不良学生时有最好的表现,其中准确率95.86%, 召回率91.83%,f1分数为93.80%。特征重要性分析显示,前10个对模型有最高贡献度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内外控倾向、神经质倾向、积极应对倾向、宜人性倾向、一般症状指数、开放性倾向和焦虑水平。为避免过度拟合问题,本研究在一年后收集的166名新生样本中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在新数据集上有较好的泛化表现,其中f1分数90.90%,准确率92.60%,召回率89.26%。研究提示基于人口统计学和心理测评信息,机器学习算法有助于及早识别学业表现不良学生并为开展早期干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34.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考察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的发生率为96.3%,具有普遍性;(2)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歧视知觉、孤独感、心理韧性与攻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其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4)同伴侵害与攻击性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是否留守及单亲与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可为探索留守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5.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考查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积极心理学教学对其学生积极心理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1)双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知识;(2)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积极的价值观念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得到保持;(3)在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以生活满意度为部分中介促进总体幸福感形成,以促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双元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大学积极心理学学科教育和情感培养的双目标。 相似文献
936.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评价及分析江苏省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薪酬福利、发展晋升、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同级同事关系5个维度。结合调查结果,对参与问卷调查的某省级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江苏省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低于全国水平的原因集中在职业风险高、工作负担重、晋升机会少等方面。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建立公平的薪酬补偿机制,增强医务人员的组织凝聚力。 相似文献
937.
为了解我国部分医科类高校医学(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开展现状,对国内48所高校中68名从事医学(生命)伦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3所高校教师人数超过4人;女性教师中学历为硕士的人数最多;32.4%的教师第一专业具备临床或医药背景;学时为32学时~36学时的高校仅1所,学分为2学分的高校也只有1所,以必修课形式开设的高校只有2所;28所高校开设了医学(生命)伦理学相关的讲座,其中2所高校年均开设次数达到5次或以上。调查显示,高校整体师资力量较薄弱、女性教师学历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知识结构较单一、课程受重视程度低、医学人文环境较差。建议扩大、优化师资结构,重树学科定位,加强医学人文建设,营造医学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938.
出生缺陷儿的救治决策不仅是新生儿科医生和患儿家长面临的难题,也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除了医学科学上的可行性外,出生缺陷儿的救治决策是否合乎伦理也十分重要。阐述了出生缺陷儿的处置困境的现实来源和相关伦理学理论,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经验启示和具体案例,探讨出生缺陷儿的处置决策的主体、原则和方案。同时,针对建立更加全面的社会机制、法律法规提出建议,以供未来的临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39.
孟小捷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0,41(7):6-10
医疗机构承载着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重任,寄托着民众维护生命健康的希望。医疗机构伦理是实现医学目的,践行医院宗旨,实现医师专业精神的基础和保障。医疗机构伦理建设和医院的经营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对立关系。在趋利化导向严重损害了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始终坚持人道主义的行善宗旨和不以谋利为目的的伦理本色,秉承全心全意为民众健康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用得道多助、开放共赢的思维模式推动医疗机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40.
为了解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表》对3所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1 26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中,27.5%存在抑郁,26.3%存在焦虑,26.0%存在孤独。女性、已婚、传染科、发热门诊、监护室相比男性、未婚、普通门诊更容易抑郁;传染科、监护室相比普通门诊更容易焦虑。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这类群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