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0篇 |
免费 | 855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50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271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498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255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64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改革模式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其目的是促使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医疗联合体纵向下沉, 从而达到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居民就诊的合理分流。为了推进我国“医疗联合体”改革模式的发展, 首先分析了医疗联合体的作用和面临的障碍, 然后介绍我国上海、北京、湖北、重庆的“医疗联合体”改革实践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医疗联合体”改革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望对我国这种改革模式的实施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2.
为了解医学生对目前临床医疗实践中医学人文的认知情况, 调查了924名正在临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以及已有临床实习经历的在读研究生。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目前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持肯定态度, 但也存在医学人文精神欠缺的问题;目前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践行医学人文, 是“被动”需要而非“主动”提供;医院转变以营利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是医学人文精神建设的前提;患者应成为临床工作医学人文关怀行为监督的主体。 相似文献
923.
探讨医疗质量的特性,通过系统经验分析法,认为医疗质量具有模糊性特征,难以辨别优劣,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忽视提高医疗质量。行政部门应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推行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做好信息公示。医疗机构也应加强服务过程管理,培养医护人员人文精神,落实规章制度,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减少医疗差错,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医护人员也应加强责任心,多方努力才有可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24.
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合理化是衡量医学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研究和制定医学教育发展战略的科学依据。优化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对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结构进行比较, 旨在发现, 两国医学教育结构存在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紊乱、专业层次结构偏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规划和监督, 发展西部医学教育, 调整医学教育布局, 优化专业层次结构, 提升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25.
技术创新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同样推动现代医学快速进展和持续进步。医疗技术是医疗质量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够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结合国内外医疗相关技术创新的现况和医院实践,剖析了技术创新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驱动作用,结合自身实践,从医疗设备技术创新、医学信息技术创新、医学技术创新思维和理念这三个方面,对技术创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为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92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急剧增加, 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不良生活方式的广泛存在, 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研究认为, 科学的慢性病管理应当包括亚健康和不良生活方式在内的全人群的慢性病预防。从两种体检、三个状态、九种体质、四种干预方法出发, 提出以健康帮扶、健康促进、体质调理为特色的“二三九四”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管理模式。进一步联合企业和社区的初步实践证明, 该模式有利于降低亚健康的现患率, 可提高健康人群的比例, 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27.
任素娟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4,35(4A):32-33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如宏观层面的执业环境、中观层面的医院管理,以及微观层面的个体自身。以锦州市某医院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压力源因素。调查发现,中观层面的因素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较大,进而对此提出有效的预防及干预对策,如构建医务人员健康档案,建立医患冲突防范系统,加强对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培训,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实施绩效薪酬积分制度等。 相似文献
928.
梳理了国外医患关系的相关文献,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探析医患关系的内涵,深入剖析了医疗质量和患者信任是构成医患关系的两个重要因子,并进一步构建了简约化的四类医患关系模式,即和谐医患关系模式、改善医患关系模式、不善医患关系模式和紧张医患关系模式。认为医患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诊疗过程中医患关系模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患者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为我国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29.
医师职业精神是每个医师所必须达到并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胜任力,相应也是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医师职业精神的细化和评估是促进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基础,各种评估方法也是促进职业精神教育的基本工具。国外目前主要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估方法为伦理知识和道德推理检测,定性、定量的观察评价。观察评估主体包括自评和不同来源的他评。结合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选用合理的职业精神评估方法,可为国内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和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30.
黄国琼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4,35(1A):18-20,30
21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组织工程与干细胞技术等生命科学发展前沿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快地应用于临床,正在使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手段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必将对高等医学教育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生源优选与师资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生命科学的发展将促使课程体系更加开放,基础医学教学内容更前沿,临床医学教学突破传统技术纳入更多新技术,计算机等工具学科的教学更强化,并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资源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