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7篇
  免费   973篇
  国内免费   677篇
  72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28篇
  197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通过急诊医学的实践,借助博弈论方法分析了急诊医学中实施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的现状,为急诊医学中实施SDM提供参考意见。分析发现,在急诊医疗决策中存在“公地悲剧”“蜈蚣博弈”“博傻理论”等博弈现象。急诊医学中的信息技术滞后、医患对SDM的认知不足、医患信任等因素是影响SDM在急诊医学中实施的重要博弈因素。通过推动急诊医学的信息化建设、SDM理念的普及和技能培训,借助博弈论的方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升互联网作为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的工具作用,有利于SDM在急诊医学的应用推广,从而促进急诊医学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32.
An explanation-approach within the frame of a universal and integrating theory of aggression is favor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violence. Kornadt's Motivation Theory of Aggression is used to generate several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aggressive movies on a viewer's expectancy-value-cognitions and these are tested in an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suggests that aggressive stimulation is able to change aggression-related expectancy-value-cognitions in an aggression-facilitating direc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 attempt is made to explain increases in the aggression of viewers in terms of the Motivation Theory of Aggression. © 1993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933.
934.
Test theory without an answer ke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general model is presented for homogeneous, dichotomous items when the answer key is not known a priori. The model is structurally related to the two-class latent structure model with the roles of respondents and items interchanged. For very small sets of respondents, iterativ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of the parameters can be obtained by existing methods. For other situations, new estimation methods are developed and assessed with Monte Carlo data. The answer key can be accurately reconstructed with relatively small sets of respondents. The model is useful when a researcher wants to study objectively the knowledge possessed by members of a culturally coherent group that the researcher is not a member of.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NSF Grant No. SES-8320173 to the authors. We gratefully acknowledg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rom John Boyd, Tarow Indow, and Kathy Maher as well as the editor and several anonymous referees.  相似文献   
935.
936.
张秀敏  杨莉萍 《心理学报》2018,50(1):115-129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 采用逐步暴露方式进入研究现场开展客位研究。运用强度抽样方式和综合式抽样策略, 抽取14名(男女各7名)正式受洗(受洗时间从2年到32年不等)的基督徒作为样本, 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 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初步分析、类属分析和理论建构; 运用参与者检验法、非参与者检验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效度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祷告是基督徒以“信靠”作为承诺, 向上帝袒露心迹, 提出心理诉求, 进而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的沟通方式和重要渠道, 它提供了人神依恋系统被激活的情境。“信靠”是基督徒通过祷告与上帝之间形成和发展人神依恋关系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 人神亲密度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人对于神的信靠程度。现实生活的困难为基督徒祷告提供了刺激源, 并推动人神依恋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基督徒的祷告经历了三个阶段, 由Ⅰ期向Ⅲ期水平渐次提升, 最终形成“以上帝为中心”的困难应对图式。在此过程中, 随着“上帝”的观念越来越深地植入基督徒的自我, 有关“上帝”的心理表征不断得到强化, 相反, 有关“自我”的心理表征渐次弱化, 最终进入某种“无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937.
采用康春花、孙小坚和曾平飞(2016)提出的等级反应多水平侧面模型探讨了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对被试能力估计准确性的影响。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1)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估计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关也不断增加;(2)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在平均绝对偏差(MAB)和误差均方根(RMSE)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也显著;(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项目较少时,3个评分者条件下的能力估计准确性最好; 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4个评分者的估计误差迅速下降,且表现变为最好。  相似文献   
938.
本研究开发了两种新的适用于多级评分项目的多维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PMCAT)的选题策略——修正的连续熵(RCEM)和修正的后验期望KL信息(MKB)方法,并与以往PMCAT的选题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Monte Carlo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开发的选题策略比原方法估计精度更高,并且RCEM方法在所有选题策略中曝光率最低。新开发的选题策略具有较理想的估计精度和曝光控制效果,为PMCAT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39.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网络受欺负问卷、友谊质量问卷等对18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受欺负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共同调节二者的关系,即在低友谊质量高反刍思维的情况下,网络受欺负对青少年自伤行为有明显影响。提示心理干预者要注意帮助网络受欺负者寻找同伴友谊情感支持和构建理性健康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940.
This study identified empirical literature supporting relational‐cultural theory (RCT) for explaining experiences of individuals, assessing theoretical constructs, and providing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vailable literature revealed that (a) RCT was a usefu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lient experiences, (b) there is considerable support for the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RCT constructs, and (c) support for RCT interventions is currently limited. Limitations of studies reviewe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or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