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6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网游成瘾与海洛因成瘾具有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其神经机制是否相同还不得而知。综合近5年来的MRI研究发现,两类成瘾存在部分相同区域的脑结构和功能损害,且在成瘾线索诱发下二者的4个成瘾相关环路(认知控制环路、奖赏环路、动机环路和记忆-学习环路)均出现了广泛而增强的脑区激活反应。但海洛因成瘾的脑损害区域偏向更高级的认知控制环路和奖赏环路,损害范围也更广(4个环路的功能连通性均降低),而网游成瘾的脑损害主要发生在相对低级的记忆-学习环路和动机环路,损害范围也较窄(功能连通性降低只发生在认知控制和记忆-学习环路之间)。这些结果说明,两类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3.
Harris Wiseman 《Zygon》2017,52(2):516-53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verlap between systems biology and predictive neuroscience, placing them in their larger context, the contemporary trend of bioinformatic convergence across the sciences. These two domains overlap with respect to their interest in data accumulation and data integration; their reliance on computational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and their translational goals, that is, producing practical fruits and applications from the interscientific cross‐pollination that contemporary data‐integrative approaches make possible. The interventions that such translational conversations generate are medical and social in nature, and are aimed at both prevention (through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It will be argued that such approaches, socially and medically applied, contain potential for conveying both agency‐enhancing and agency‐diminishing social messag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call to balance the overwhelmingly quantitative focus characteristic of predictive neuroscience with more qualitative empirical methodologies. This would represent a double helic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144.
共情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 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共情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两个独立成分。情感共情的神经网络包括前脑岛(AI)、前扣带回(ACC)以及镜像神经系统(MNS), 认知共情的核心脑区是腹内侧前额叶(vmPFC)。共情的神经网络在个体发展中逐渐成熟并受到认知评价的调节。另外, 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共情密切联系。未来应该深入研究躯体感觉皮质在疼痛共情中的作用, 共情和亲身情感体验的神经网络的区别, 开展催产素改善共情缺陷个体的干预研究, 采用脑成像基因技术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共情神经网络的关系以及提高共情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不同情绪唤醒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HRV)和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RSA)分析,探讨了积极情绪加速高唤醒消极情绪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向基线恢复的自主神经活动机制。实验表明:与在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悲伤影片和中性视频比较,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快乐影片加速了高唤醒恐惧影片引起的心率、指脉等心血管反应向基线的恢复;与在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悲伤视频和中性视频材料比较,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观看快乐影片后的恢复期,被试的迷走神经激活水平迅速增强,迷走神经激活水平甚至超过基线期。因此,积极情绪加速高唤醒消极情绪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向基线恢复,其自主神经活动机制是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有更强的迷走神经激活。 相似文献
14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甲流了解程度、疫苗安全感知、接种行为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 并运用结构方程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调整。结果表明:(1)民众对甲流疫情基本情况、疫苗接种要求和传播途径等方面有较高的了解程度, 但对预防措施和疫苗信息了解较少。(2)交流卷入对了解程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而新闻卷入对了解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并且新闻卷入对感知疫苗安全程度的正向影响受到了解程度的部分中介。(3)感知甲流疫苗越安全, 越倾向于选择接种疫苗。(4)人格对疫苗的风险认知存在显著影响, 个人随和性(Agreeableness)程度越高, 则感知疫苗的安全程度越高, 而年龄和性别对其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7.
148.
神经机制分析是价值观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内稳态机制和情绪反应的固有模式可能体现出价值观的神经生物原型.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试图从子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观结构等方面寻找价值观的神经实体证据,也对价值评价、价值决策等相关过程进行了神经活动分析.初步发现了个体价值观与部分脑区活动的相关关系,涉及前额叶-顶叶-颞叶神经网络带的众多大脑结构.未来研究可沿循静态的价值观结构和动态的价值观加工过程两条线路,整合和完善现有分散的神经生理研究,将有助于更系统地理解价值观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9.
发展性计算障碍是一种影响算术技能获得的特定的学习障碍。截至目前,有关发展性计算障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的理论尚存分歧,有关诊断与鉴别标准也未统一。近年来,对于发展性计算障碍的理论假设有从一般认知因素取向到数学特定因素取向发展的趋势。而随着脑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发展性计算障碍神经机制的研究也从针对单个脑区的特异性功能发展到从功能连接网络角度进行研究。并且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开发基于数学认知基本理论的干预方法,并采用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的新方法。基因-脑-行为的整合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揭示发展性计算障碍的发生机制,而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经过科学评估的干预手段将可能有效促进障碍者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50.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n-3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n-3PUFA)与抑郁症之间存在联系,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回顾国内外关于n-3PUFA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的负性关系的研究并介绍其主要的研究结果和现状,解释n-3PUFA引起的抗抑郁效果可能涉及的神经机制,包括神经传递、葡萄糖的新陈代谢、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5-羟色胺(5-HT)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还有神经元的凋亡等的变化.并且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使用的n-3PUFA种类和剂量问题,DHA或EPA是否对于不同种类的抑郁症均有效,单独作用还是共同作用才能引起抗抑郁效果等等,n-3PUFA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具体影响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