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小学生预见性偏差及其削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敏  雷开春  张巧明 《心理科学》2005,28(5):1148-1154
采用三种不同去偏差方法,对不同年龄儿童的预见性偏差及削弱进行探讨。实验结果发现,二年级和三年级出现了预见性偏差,五年级没有出现预见性偏差;对于二年级儿童,只有基于理论的去偏差方法才能削弱预见性偏差。而三年级儿童,三种方法都能削弱预见性偏差。结果说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元认知理论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元认知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962.
Affili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former opponents soon after a conflict, in non‐human primates and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been documented to be followed by a reduction of future aggression and stress reactions, and to promote tolerance between individuals. The phenomenon has, therefore, been called reconciliation. Studies of non‐human primates have shown that the conflict cause can influence the reconciliatory outcome, and whether the aggressor or the victim of the aggression is more likely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concile, can differ between species. Few stud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addressed how factors preceding the post‐conflict period, such as social interactions before the conflict outbreak, or the cause of the conflict, may be related to the likelihood of reconciliation, conflict progression, and conflict outcome in the form of possible continuation or initiation of interactions. Twenty boys were video‐recorded during free‐play at six pre‐schools.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pponents in the upcoming conflict was examined in the pre‐conflict period. The observed causes of conflict were determined and classified into five categories. The affiliative behaviors identified in the post‐conflict period were classified into six categories. Finally, whether or not conflicts were followed by communicative exchanges in the succeeding non‐conflict period was documen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ause of the conflict is associated with whether opponents had established social interaction prior to conflict in the pre‐conflict period. Acceptance rates (for the various categories of affiliative behaviors) appeared to differ. A non‐random pattern of conflict progression was apparent, suggesting the conflict cause was related to the category of reconciliatory strategy shown by the individuals. The aggressor and the victim initiated reconciliation at similar rat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verbal apologies, which were initiated most often by the aggressor. Finally, the data also showed that higher frequencies of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former opponents in the succeeding non‐conflict period were associated both with whether or not social interaction had occurred in the pre‐conflict period, and whether or not the conflict was reconciled. In conclusion, communicative factors preceding conflicts, and conflict cause, are distinc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the use and the outcome of post‐conflict affiliation in pre‐school boys. Aggr. Behav. 00:000–000, 2005. © 200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963.
儿童早期到中期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考察儿童早期到中期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特点.采用实验室观察法,评价149名儿童4岁和7岁时的三种社交退缩行为——抑制行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结果表明,(1)儿童早期到中期,三种退缩行为明显减少,同伴互动显著增加.(2)儿童早期到中期,抑制行为和安静退缩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活跃退缩不稳定.(3)儿童早期某种社交退缩行为越多,该行为减少的幅度越大,三种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都有趋近平均水平的倾向.(4)儿童中期,抑制行为可能存在向安静退缩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4.
杨兆贵 《管子学刊》2005,52(3):89-93
鹖冠子的理想政治和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他对一些大国不能得志于天下,深感痛惜.他深思败亡之由,并藉此提出自己的理想政治论——成鸠氏之治,其家族以“制邑理都”、“啬万物”、“与天地总”、“素皇内帝”等统治方法来统治,结果能统治天下一万八千年.这一理论主要受管子军政改革、《周礼》治官治民、选贤与能、《商君书》等法家严刑峻法等思想所影响.这种理想政治的实施,会统一中国,建立集权的中央政府,四夷宾服.  相似文献   
965.
李永瑞  张厚粲 《心理学探新》2005,25(2):44-47,53
为测查注意瞬脱的发展特征,该研究对36名小学二年级和4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瞬脱特征进行全面测查。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与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其注意瞬脱程度、注意瞬脱持续时间、注意瞬脱的最低点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群体差异,其中又以女性小学生之间的群体差异更为显著。由此推测,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段是注意瞬脱发展的敏感期,其中女性小学生注意瞬脱发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6.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洋  方平 《心理学探新》2005,25(3):40-45
该研究采用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在Pintrich的动机学习策略量袁基础上自编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因素对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有显著的影响:情感温暖因素对认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因素有显著的影响;惩罚严厉因素对学习价值和学习期待因素有显著的影响。(2)母亲的教养方式较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67.
通过两个实验深入探讨了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多样性效应受多样组和非多样组之间差异(前提项目间差异)大小的影响,在减小两组差异的前提下,5~6岁儿童尚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除个别任务外,8~9岁儿童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1)。(2)对前提图片的形状差异进行数量化处理后发现,儿童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任务上的归纳判断力度随前提项目间差异的增大而增强;在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小的情况下,10~12岁儿童也没有运用多样性信息进行推理;当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大时,被试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2)。  相似文献   
968.
采用问卷法对46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母学业卷入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感知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IGD;(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IGD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3)父母学业卷入对中介路径"感知校园氛围→学业自我效能感→IGD"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相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低的初中生而言,这一间接效应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高的初中生更强。实践干预时,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或调整父母学业卷入程度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IGD。  相似文献   
969.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70.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 463 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了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影响家庭作业努力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均在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和数学家庭作业努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可以通过数学控制感分别经积极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多重中介来预测数学家庭作业努力。研究表明,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均是其家庭作业努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