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2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5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562.
中学生精神信仰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431名中学生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社会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弱的特点。在社会信仰上更注重国家民族信仰,在实用信仰上更注重家庭信仰,在超自然信仰上更注重宗教信仰;精神信仰各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各不相同。不同生活满意度水平的学生在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的所有构成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63.
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考察了生命全程中防御机制使用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差异。被试年龄范围为10~86岁,其中美国被试为168人(男85人,女83人),中国大陆被试为156人(男76人,女80人)。本研究运用测验法对被试的防御机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使用的防御机制有明显的差异,中国被试比美国被试更多地使用指向自我与理智化两种防御机制,更少使用指向他人与投射;同时防御机制的使用表现出显著的年龄特征,中老年被试比年轻被试较多使用反向而较少使用指向他人与投射;防御机制的使用还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指向自我而更少使用反向。 相似文献
564.
本研究使用自编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了天津市和平区等8个区县14所中小学共728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心理健康阳性症状总检出率(≥1)为63%。其中,角色认同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90%,焦虑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9.9%,抑郁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0.5%,敌对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32.6%,人际关系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12.1%。调查发现,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因学校类型、教龄、职称和任教年级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未见因性剐、受教育程度和学校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565.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004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学生学业情绪表达策略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并考察了学业情绪与学业情绪表达策略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调节积极和消极学业情绪时,中学生对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的使用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微弱的差异。(2)在调节积极学业情绪时,积极学业情绪显著正向预测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在调节消极学业情绪时,消极学业情绪对表达宣泄策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了情绪效价在学业情绪表达策略使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66.
采用问卷法对894名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歧视知觉与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问题行为的关系,并考察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歧视知觉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孤独感和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负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孤独感和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削弱了歧视知觉对母亲外出留守初中生孤独感的作用,同学关系削弱了歧视知觉对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孤独感的作用;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增强了歧视知觉对母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歧视知觉是影响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问题行为的危险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利于降低留守初中生的孤独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567.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8.
569.
570.
为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良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和自我控制资源模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湖南省7所城市7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学生共3648名,使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青少年良心问卷、特质自我控制量表和自我调节疲劳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童年期不良经历负向预测中学生良心;(2)特质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在童年期不良经历和中学生良心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在童年期不良经历和中学生良心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是影响中学生良心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还会通过影响特质自我控制和经由自我损耗对中学生良心产生间接作用;减少和避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心理的冲击,提升其特质自我控制水平,降低其自我损耗,是预防中学生良心失守和提升良心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