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篇
  58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Whorf and Wittgenstein are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names in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associated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language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shaping our view of reality. After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Whorf's linguistic relativity principle I conclude that it is not language as a system, but the use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language games which connects language thought and world view, especially if some particular usage becomes the commonly accepted norm. This traditional norm also enters argumentative discourse in the form of background assumptions occuring in the premises of arguments. Thus, traditional points of view and prevailing ideologies in a society, even if challenged in discussions, can become reinforced and stabilized. This is illustrated with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autological utterances in argumentative discourse, which only apparently are compelling means of argumentation.  相似文献   
122.
Incentive theory: II. Models for choice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3.
问题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问题表征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重点探讨了抽象表征、原理表征、图式表征等不同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关系;最后提出通过选择与转换两种策略来寻求适宜的问题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24.
运用排列和组合原理,通过三个实验研究了样例解题步骤的编码方式对原理运用的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讨了样例解题步骤的不同编码方式对解决表面概貌变化和表面对应变化的新问题时原理运用的影响;实验3探讨了不同编码条件下原理运用概化的形成.结果表明:用子目标编码样例的解题步骤有利于消除新问题解决中由于表面概貌和表面对应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用子目标编码样例的解题步骤促进了学习者对原理的理解和获得原理的概化图式.  相似文献   
125.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国良  曾盼盼 《心理学报》2003,35(5):643-648
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考察了30名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和31名一般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视觉-空间表征策略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发现:图式表征能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图像表征则起妨碍作用;空间视觉化能力与解题正确率及图式表征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征策略有显著负相关。MD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以及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低于一般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解题正确率和图式表征策略这两个变量上,MD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年级发展趋势相同,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在图像表征策略的使用上,一般儿童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MD儿童却没有下降的趋势。两类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6.
双语双文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法,考察了我国西南部缺乏汉语环境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双文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语双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运用上。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阶段这种促进作用明显,但到六年级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7.
表面概貌对原理运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雷  唐雪峰 《心理学报》2000,32(4):399-408
探讨样例与作业问题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作用。实验1扩大了Ross的研究材料中样例与测题表面概貌方面的差异程度,探讨两者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实验2探讨样例与测题在表面概貌的事件类型方面发生改变的条件下,两者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实验3探讨在样例与测题表面概貌有两个级别差异的条件下,两者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3个实验均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学习原理及样例后完成与样例的表面概貌有不同相似关系的测题。结果表明:(1)样例与问题的表面概貌对原理运用有影响,当两者表面概貌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表面概貌的事件类型方面发生变化时,其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2)样例与问题的表面概貌对原理运用的影响作用,受到两者对象对应性质的制约,当对象对应相似时,其表面概貌相似就会促进解答测题时运用原理,而当两者的对象对应相反时,其表面概貌相似就会对原理运用产生干扰作用。据此可以认为,样例与作业问题表面概貌的相似性,不仅会影响原理的通达,而且也会影响原理的运用。Ross关于表面概貌相似与否不影响原理运用的结论应该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28.
项目等距呈现过程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艳红  朱滢 《心理学报》1998,31(4):366-373
以中国汉字为材料,利用刘英茂提出的向前和向后联想的方法,证明在不同呈现时间和不同间隔时间条件下,系列位置曲线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性质的分化过程。结果说明,系列位置曲线的近因部分对时间变化更为敏感,表现为绝对记忆的性质。系列位置曲线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性质的分化,取决于项目呈现时间、项目间隔时间和系列包含的项目数。  相似文献   
129.
采用2(时间:前测/后测)×2(分组:实验组/控制组)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心理旋转游戏训练对5~6岁儿童空间及数学能力的影响。基于心理旋转的可塑性以及空间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设计心理旋转干预方案,将36名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为期8周共24次的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2)心理旋转游戏有效地提高了5~6岁儿童的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该训练方案具有良好的即时效果。  相似文献   
13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in philosophy, focusing on topology, which may be viewed as a modern supplement to geometry. We show that Plato and Parmenides were already employing geometric ideas in their research, and discuss three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opology to philosophical problems: the first concerns the analysis of the Cartesian distinction between res extensa and res cogitans, the second the ontology of possible worlds of Wittgenstein's Tractatus, and the third Leibniz's monadology. We also consider the role of topology in mathematical explanations of the sort found in science, arguing that it can perform a role in philosophy that is of comparable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