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4473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随着近几年视频聊天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视频聊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相较于传统通讯技术, 视频聊天具备了视听结合与即时互动的特征; 但同时, 作为数字媒体, 视频聊天仍然保持了传统屏幕媒体二维性的特征。汇总以往视频聊天与儿童学习的实证研究发现, 与录制视频教学比较, 视频聊天在婴幼儿词汇学习(d = 0.33)和动作学习(d = 0.90)上的教学效果更佳; 同时, 视频聊天也能够使婴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水平(d = 0.90)。视频聊天对儿童远距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视频聊天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中。未来研究仍需关注扩大视频聊天学习中儿童被试的年龄范围、共同观看者的不同支持行为对儿童视频聊天学习的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2.
思维抑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我调节策略,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思维抑制的过程中,会出现立即增强效应或延迟反弹效应。本文在介绍思维抑制研究范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别从信息加工和动机视角对思维抑制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据此指出未来研究应改进研究范式,考察环境变量对思维抑制的影响,整合理论解释以及开发改善精神障碍患者思维抑制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33.
产生效应指朗读单词的记忆成绩要好于默读单词的记忆成绩。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以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一、初二和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阅读方式:朗读,默读)×2(学习次数:1次,3次)×5(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初一,初二,大学)的混合设计,探讨中文词汇产生效应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年级的主效应显著,大学生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三年级、五年级和初一学生的;五年级、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的;(2)阅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朗读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默读的;(3)学习次数的主效应显著,3次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1次的;(4)阅读方式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朗读的记忆成绩上,小学三年级的与大学生的差异显著,但小学五年级、初一、初二学生的和大学生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朗读的记忆成绩在小学五年级趋于成熟;在默读的记忆成绩上,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一学生的均与大学生的差异显著,初二学生的与大学生的无显著差异,表明默读的记忆成绩在初二年级趋于成熟。初一学生的产生效应大小与大学生的无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产生效应的特异观。  相似文献   
834.
孙鹏  李雪晴  张庆云  尚怀乾  凌晓丽 《心理学报》2022,54(12):1467-1480
离线阶段发生的学习被称为离线巩固,即在最初获得知识之后,即使没有额外的练习,其记忆痕迹也会保持稳定或提高。有研究初步探究了睡眠对知觉和动作序列内隐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未能实现知觉序列与动作序列的完全分离,序列类型是否调节睡眠对内隐序列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外,既往外显学习的研究发现相对于简单的序列,复杂的序列更容易从睡眠中获益,表现出基于睡眠的离线巩固效应。睡眠对知觉序列与动作序列内隐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序列复杂程度的调节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在完全分离知觉序列和动作序列的情况下,通过3个实验操纵序列的长度及结构,设置3种不同复杂程度的序列规则,考察了这一问题。结果发现,对于动作序列,序列规则复杂程度较低时,无论是否经过睡眠都会发生离线巩固效应,而当动作序列规则较为复杂时,只有经历睡眠才会引起离线巩固效应;对于知觉序列,无论何种难易程度的规则,均未发生离线巩固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内隐序列知识基于睡眠的离线巩固会受到序列类型及序列复杂程度的调节,这为内隐学习的离线巩固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35.
采用累积生态风险问卷、消极自我图式问卷、网络成瘾问卷以及学习倦怠问卷对湖南省4所高职院校的664名高职生进行调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消极自我图式、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职生累积生态风险、消极自我图式、网络成瘾和学习倦怠均呈显著正相关;(2)高职生累积生态风险对学习倦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消极自我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消极自我图式和网络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累积生态风险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为降低高职生的学习倦怠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36.
教育心理学中的分段原则认为,将视频学习材料分割成几个小片段进行学习的效果更好。以往关于分段的研究通过两个角度的操纵考察了分段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交互性角度,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分段及系统分段;另一方面是结构性角度,分段是在任意时间点划分和有意义时间点上划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证明分段学习相较于连续学习的成绩更好,并且能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 提高积极的情感状态,但是对心理努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研究者们从事件分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对分段的效果做出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关注分段的边界条件、拓宽研究的范围、探究分段的认知神经基础等不断完善分段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7.
先前研究发现远距离规则能够被内隐地习得和迁移,表明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底层的抽象规则,那么这一抽象规则的习得和迁移是否会受到先前知识经验的限制?研究采用汉语声调的远距离水平映射规则为材料,通过创设不符合平仄知识经验的任意声调水平映射规则,在控制组块和重复结构等表面特征的条件下,探讨先前知识经验是否限制了远距离水平映射规则的内隐学习和迁移。结果发现相对于符合平仄知识经验的汉语声调水平映射规则,被试不能够内隐地习得和迁移任意声调的水平映射规则,表明先前知识经验在远距离水平映射规则内隐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8.
双眼瞳距使得空间某物体在左右眼视网膜的成像存在微小位置差异, 这种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是立体视知觉的重要信息来源。对双眼视差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始于18世纪初, 迄今已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近年来, 双眼视差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用电生理、脑成像技术考察双眼视差在视觉背、腹侧通路的模块化表征, 其脑区表征反映出视觉系统的层级式、平行式加工规律。其二是应用知觉学习范式研究双眼视差的可塑性。未来研究应综合脑成像和神经调控技术考察双眼视差的神经机制及其学习效应, 包括双眼视差与多种深度线索间的信息整合和交互作用。应用方向上, 可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训练范式, 实现立体视力的康复和增强。  相似文献   
839.
曹宇  李恒 《心理科学》2021,(1):67-73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熟练手语使用者和无手语经验成年听人的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在象似词条件下,两组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均快于语义无关词,说明手语象似词和汉语词之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2)在非象似词条件下,仅手语熟练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语义无关词,无手语经验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和无关词的速度没有差异。这是由于前者心理词库中的手语词和口语词共享语义表征,而后者主要依赖手语象似词的视觉模拟性。整个研究表明,中国手语和汉语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但该效应受到手语词象似性和手语学习经历的调节。  相似文献   
840.
随着网络教学和视频学习的普及, 近期大量研究关注视频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作用。真人教师对学习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理论解释: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存在理论和社会代理理论支持真人教师能够促进学习; 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则认为教师的存在会阻碍视频学习。汇总以往实证研究发现:第一, 教师对视频学习效果有比较弱的促进效应, 这主要体现在保持测验(d = 0.23)和迁移测验(d = 0.1)中; 第二, 教师对视频学习主观体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感知(d = 0.49), 学习兴趣(d = 0.5)和学习满意度(d = 2.21)上, 显示中等及大的效应; 第三, 教师的存在会降低学习者对视频学习材料的注视时间(d = -2.02)。未来研究仍需要从真人教师呈现方式、学习者特征、学习材料特征以及测量方式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