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调控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调查了643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个人自主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上得分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自我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四,大一学生在学习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二、在满意度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三;(2)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的其余维度与家庭功能及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均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3)分层回归结果表明,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其余各维度和家庭功能的亲密性能显著预测社会适应,且个人自主在家庭功能的亲密性和社会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以河南和陕西两省3812名4~9年级农村学生为研究样本, 考察其在抑郁、自尊、问题行为、幸福感、未来压力感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 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探讨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倾向值匹配之前, 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在未来压力感知、抑郁和幸福感3方面的适应状况均比非留守儿童差, 在师生关系上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感知到的未来压力及抑郁水平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经过倾向值匹配处理后, 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未来压力感知也高于非留守儿童, 但其他方面的差异不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适应差异不能完全归咎于父母的外出务工状态。  相似文献   
153.
夫妻相似性和婚姻质量的关系一直是婚姻适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至今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而且两者间的作用机制也没有得到充分探讨。为此,从澳门选取132对夫妻,采用夫妻独立作答的方式,对他们的价值观,沟通模式和婚姻适应进行测查,以探讨夫妻价值观的相似性和差异,以及沟通在夫妻价值观相似性和婚姻质量两者关系间的作用。经t检验、阶层内相关和结构方差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夫妻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相似性,其实夫妻的相似性明显多于随机配对的夫妻;也存在差异,其中丈夫比妻子更看重权力和成就;(2)丈夫报告的双方回避沟通明显多于妻子,但其报告的婚姻满意度和情感表达明显好于妻子;(3)研究不仅验证了以往研究结果,即夫妻越相似,其婚姻质量就越高,而且进一步发现这种关系通过沟通起作用。最后,研究得出结论,伴侣选择应是相似和互补结合的产物,而沟通是夫妻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4.
本研究旨在考察歧视知觉(包括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在社会经济地位和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542名10~18岁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调查,测量工具包括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指标: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自尊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社会适应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2)相对于个体歧视知觉,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中介模型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高群体歧视知觉的男生比同类别的女生更容易产生社会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5.
对2097名六年级儿童(平均年龄12.27岁, 男生1093名)的亲社会行为以及多种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测量, 主要运用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亲社会行为与孤独感、攻击等不良适应呈中等程度负相关, 与同伴接纳、社交自我概念等积极适应呈中等程度正相关;(2)童年晚期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与正常发展4种模式;(3)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 越可能属于正常发展组, 越不可能属于不良适应组;在各种不良适应组中, 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 更可能属于内化问题组, 而非外化问题和同伴拒绝组;(4)高亲社会组的儿童有6.8%存在内化问题;低亲社会组的儿童有50.2%适应良好;与普通儿童相比, 低亲社会组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56.
聋人大学生在适应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适应问题既有和健听大学生群体相同的适应问题,又有一些聋人群体存在的特殊适应问题。然而,目前尚无适用于我国聋人大学生适应力测评的标准化工具。本研究以872名聋人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为基础,基于聋人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修订,建立《聋人大学生适应量表》。结果表明:(1)问卷包含4个维度,分别是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共由19个项目组成;(2)修订后的问卷,项目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在0.42~0.60之间,项目区分度指标良好。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量表总分分半信度0.85,量表信、效度指标良好,《聋人大学生适应量表》达到心理测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7.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preference of individual students, relative to peer rejection and student aggression,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hildr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and grades. First, a longitudinal, cross-lagged path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atterns of influence among teacher preference, peer rejection, and student aggression. Then, parallel growth analyses were examined to test whether lower initial and declining teacher preference, beyond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level and change in peer rejection and student aggression, predicted change in loneliness, depression, social anxiety, and grades. Social adjustment, emotiona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were assessed in the fall and spring of two consecutive school years with 1193 third-grade students via peer-, teacher-, and self-report instruments as well as school records. In the cross-lagged path analysis, reciprocal influence over time between teacher preference and peer rejection was found, and student aggression predicted lower teacher preference and higher peer rejection. In the growth analyses, initial and declining teacher preference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ncreasing loneliness and declining grades.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results within a transactional model of school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158.
分别从实际和期望支持、情感和物质支持两个维度考察了老年人配偶支持的特点,并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配偶支持、夫妻依恋和婚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289位有配偶的城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年龄范围为60~88岁.重要他人问卷、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及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问卷分别用来测量老年人的配偶支持、夫妻依恋和婚姻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1)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老年人在配偶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2)老年人的配偶支持与夫妻依恋和婚姻满意度三者两两相关,配偶支持以夫妻依恋为中介影响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9.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887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以及自己的社会适应情况,以此探讨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报告的亲子沟通问题并不是很多.在9项亲子沟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行为约束,排在最后一位的问题是缺乏信任.除高二和高三学生外,男女生,以及初一到高一学生的情况基本与总体相似;(2)男生报告的缺乏分享明显多于女生,而在9个方面的亲子沟通问题均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且随年级升高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在缺乏分享方面,初二学生的得分最高,而其余8个方面均为初三的学生得分最高;(3)所有亲子沟通问题均与青少年的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4)亲子沟通问题的不同方面可以预测不同方面的青少年社会适应,但对自尊和抑郁的预测作用超过对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0.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中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学校适应、自我概念、同伴关系及班级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校适应、自我概念、同伴关系和班级环境与中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密切的关系;2)学校归属感能有效的预测学生的自我概念;3)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校归属感有重要影响,是学校归属感显著的预测变量;4)学校类型对学校归属感有显著的影响,重点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