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心理理论是对他人心理状态进行推论的能力。考察心理理论的经典范式是错误信念任务, 而青少年和成人在这种任务上可能出现天花板效应。为了测量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理论, Valerie E. Stone和她的合作者设计了失言识别任务。征求了Stone意见, 对失言识别任务的提出、构成、使用进行了介绍, 说明了该任务相对于经典范式的优势; 与此同时, 分析了失言识别任务范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其效度指标问题, 与言语能力的分离问题, 失言识别任务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分离等。未来研究可以尝试编制失言识别任务的本土化的量表, 并利用其探讨年长个体心理理论水平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12.
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 探讨作为声调语言的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及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及后缀效应, 从而揭示同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韵律在前分类声音存储器(Precategorical Acoustic Storage, PAS)中是否具有单独的表征, 及该表征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验一和二分别考察了声调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 实验三和四分别考察了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均在PAS存储器中有单独的表征, 但这种表征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且受影响的方式不一样。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信息在表征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及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13.
张玲燕  金檀  田朝霞 《心理科学》2013,36(3):576-579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视觉词汇加工领域的研究,多词素词的认知加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三十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和系统梳理,重点讨论词素在多词素词认知加工中的作用。虽然对词素加工的本质 (形或义的激活)仍未达成共识,但词素语义能否在多词素词加工的早期阶段得到激活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对立阶段:分解论与整体论之争、词素形式论与语义论之争、先形后义激活论与形义同时激活论之争。本文最后指出该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4.
康廷虎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13,36(3):558-569
采用眼动研究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靶刺激变换与情景信息属性对情景再认的影响。实验一结果显示,靶刺激变换对情景再认、靶刺激所属兴趣区的凝视时间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情景再认过程中,观察者会有意识地搜索靶刺激,靶刺激具有诊断效应;实验二应用了知觉信息与语义信息重合和分离两种情景材料。结果显示,观察者对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次数显著多于知觉信息;观察者对知觉信息和语义信息分离条件下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重合条件下。这一结果提示,在情景识别过程中,语义信息具有注意优先性,但其优先性会受到知觉信息启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215.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 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 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 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 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 DPT)。在实验室, 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RWCR)范式的研究, 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 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 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 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16.
视觉词汇的认知加工及语境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眼动方法与ERP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考察了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加工过程。通过六个实验, 探讨了不同限制性语境中汉语词汇形、音的作用及作用的脑机制, 不同偏向性语境对词汇歧义消解的影响及词汇歧义消解的脑机制。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句子语境对汉语词汇识别的影响, 提供了眼动方法和ERP技术相结合考察语言认知的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217.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在口语韵律表达中存在独特的特点。本项目利用汉语不同于非声调语言的特点, 探讨已有研究中尚未澄清的问题, 即汉语声调在早期自动加工中对语义激活的作用, 以及在不同认知阶段中,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神经机制。这些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但仍存在着各种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本项目拟采用ERP方法, 结合LORETA源定位技术, 通过不同的实验范式考察以下内容:(1)在早期自动加工过程中, 汉语声调对词汇语义激活的作用; (2)在早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 (3)在晚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澄清当前的激烈争论, 拓展以往基于非声调语言研究建立的口语加工理论的适用范围, 为完善言语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18.
以康奈尔情绪DRM词表为主要实验材料, 使用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DRM范式的变式), 结合多项式加工树建模的统计手段, 对34名年轻人(23 ± 2岁)和28名老年人(68 ± 5岁)的再认记忆进行比较, 以考察不同年龄组中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材料的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存在显著年龄差异:(1) 积极情绪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的错误记忆, 其作用机制为积极情绪增强了老年人的字面痕迹而减弱了要点痕迹提取; (2) 消极情绪能够有效地降低年轻人的错误记忆, 其作用机制为消极情绪使年轻人反应偏向降低, 但不影响其记忆痕迹的提取。结果表明, 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下, 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效应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老年人表现出积极情绪降低错误记忆的积极偏向; 年轻人表现出消极情绪降低错误记忆的消极偏向; 情绪效应对错误记忆的认知机制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19.
王沛  陆琴 《心理科学》2015,(1):160-165
采用“新手—创业经验丰富者” 对比范式,分别以114名在校无创业经历大学生和94名创业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不同被试对自编复杂机会情景的反应搜集其对机会识别的表现,同时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大学生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差异显著,创业大学生明显好于一般大学生。两类大学生在创业警觉性的三个维度以及既有知识的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创业大学生均显著优于于一般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既有知识对机会识别具有显著影响;一般大学生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大学生既有知识可能通过警觉性影响机会识别。  相似文献   
220.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要求被试口语产生包含三个名词的句子,通过检验句中不同位置的名词上的语义干扰效应, 探讨大中小学生言语产生中词汇选择的计划单元。结果发现,大学生和初中生都只在第一个名词上发现了言语产生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表明其词汇选择的计划单元只限于第一个名词,支持了严格递进假设;小学生在三个名词上都没有发现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表明小学生没有稳定地选择好第一个名词即开始发音。由此可见,词汇选择的计划单元大小是可变的,存在年龄上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