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8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要求被试口语产生包含三个名词的句子,通过检验句中不同位置的名词上的语义干扰效应, 探讨大中小学生言语产生中词汇选择的计划单元。结果发现,大学生和初中生都只在第一个名词上发现了言语产生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表明其词汇选择的计划单元只限于第一个名词,支持了严格递进假设;小学生在三个名词上都没有发现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表明小学生没有稳定地选择好第一个名词即开始发音。由此可见,词汇选择的计划单元大小是可变的,存在年龄上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 相似文献
153.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运用理论建构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责任的心理结构以及责任情境的认知特征。对207名被试访谈研究的结果表明:(1)责任是人们频繁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2)人们体察到的责任情境,在职业活动和个人生活领域存在类型上的差异;(3)在职业活动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他人,而在个人生活中更倾向于归因于自己;(4)人们对责任情境性质的判定与责任事件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关;(5)责任心理结构共由情境起因、自我效能、成就感、内外动机等20个核心要素构成;(6)责任心理结构是一个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者构成的一元单向决定模式。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探索汉语单字词产生中语义、字形和语音激活的时间进程。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综合表明:当SOA为-300 ms~0 ms时,存在语义抑制效应,当SOA为-100 ms~100 ms时,存在字形促进效应,当SOA为100 ms时,存在语音促进效应。实验结果支持交互激活理论的观点。实验成功地分离了字形促进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确定了语义、字形和语音这三种信息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通达的先后次序,讨论了字形信息在词汇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被试是否在实验中使用了策略。 相似文献
155.
156.
157.
建立工资标准系统的关键是确定职务工资率。职务间可比价值成分变异越大,对确定职务工资率的贡献也越大。根据以上研究设想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职务评价。评价步骤包括:职务描述;对职务要素作主成分分析;对职务样本作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通过方差分析为可比价值各成分建构权重系数ωi。ωi‘满足:(1)ωi≥0;(2)Σωi=1;(3)ωi,间可直接比较;(4)ωi的大小与对应的可比价值成分变异一致。最后将职务评价值线性变换为工资率。在线性方程中配一个常数。和调节系数α以适合组织的管理约束条件。配合两个企业内部分配改革的研究结果显示了方差分析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8.
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索我国运动员退役过程中为什么有的运动员能够顺利退役,重新开创新事业,而有的运动员却不能。研究以Torregrosa等的理论模式为设计思路,采用综合个案研究设计,选取4个成功和4个失败个案,通过访谈、文献和语言分析技术,对8个运动员退役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结果发现运动员在退役过程中,主要在心理状态、退役意识、退役计划、自我调节、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6个方面,反映出成功退役的运动员与失败退役的运动员之间的不同特征。成功退役的运动员通常有一个良好的退役意识。主动计划选择退役后的事业发展;退役失败的运动员则表现为对退役问题消极回避的应对行为。文章就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并建议了进一步定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9.
160.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在口语韵律表达中存在独特的特点。本项目利用汉语不同于非声调语言的特点, 探讨已有研究中尚未澄清的问题, 即汉语声调在早期自动加工中对语义激活的作用, 以及在不同认知阶段中,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神经机制。这些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但仍存在着各种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本项目拟采用ERP方法, 结合LORETA源定位技术, 通过不同的实验范式考察以下内容:(1)在早期自动加工过程中, 汉语声调对词汇语义激活的作用; (2)在早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 (3)在晚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澄清当前的激烈争论, 拓展以往基于非声调语言研究建立的口语加工理论的适用范围, 为完善言语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