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基本需要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攻击问卷,对北京市六所本科院校的864名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的抑郁和攻击性,负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2)基本需要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抑郁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导师排斥感知与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排斥感知越强,基本需要的满足水平越低,进而导致研究生的抑郁水平越高、攻击性越强、生活满意度越低。即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将"童年创伤"定义为"个体14岁以前所经历的,站在主体的角度主观感受到的创伤性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定量加定性的方式探索了童年创伤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外向性、抗挫折能力、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通过外向性、抗挫折能力完全、多重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抑郁。本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3.
大学生身体自尊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研究对2004年至2016年107篇使用身体自尊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研究,涉及大学生30738名。结果显示:(1)我国大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年代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2)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都有了一定提升;(3)男生在身体自尊各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女生0.2~0.3个标准差,显示出了大学生在身体自尊水平上的性别差异;(4)从大学生整个群体来看,经济因素、高等教育因素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具有显著相关,而从不同性别群体来看,经济因素与人口压力对于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4.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认知易感性模型,本研究拟探讨初中生亲子关系对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自尊、情绪弹性与抑郁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2)自尊和情绪弹性在亲子关系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情绪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和情绪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初中生亲子关系通过内在心理因素对抑郁水平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5.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47.
选用情绪智力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情绪智力、生涯适应力、压力性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部分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2)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生涯适应力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Emerging adults are at substantial risk for developing or worsening psychopathology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ppear to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Interventions targeted at these young adults that can mitigate transdiagnostic causal risk factors or burgeon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ave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large impact. We aimed to develop and pilot test an accessible, single-session, transdiagnostic group intervention with the goals of enhancing emotion regulation skills and reducing risk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graduate students. The intervention included psychoeducation, skills instruction (e.g., mindful emotion awareness, cognitive flexibility, countering emotion-driven behaviors), group discussion, and supervised practice based on content from the Unified Protocol for Transdiagnostic Treatment of Emotional Disorders. The pilot program demonstrated strong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Baseline, 1-month, and 3-month follow-up surveys also suggested benefits for reducing emotional avoidance and suppression, increasing use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reducing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neuroticism. Graduate students have seldom been the beneficiaries of university-based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research. Furthermore, mos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centers do not have the capacity to provide psychoeducation, preventative, or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to the many students who need or could benefit from them. Results suggest that future iterations of this intervention could address such barriers to meaningfully supporting emerging adults in graduate school.  相似文献   
50.
Introduction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association of dating violence (DV) and alcohol use.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as yet assessed their co-occurrence in short timeframes.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alcohol use in the two hours preceding DV and in the two hours following DV.MethodCollege students (n = 649, 71% females, mean age = 19.8) reported their experience of DV and their hazardous drinking on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They also reported their alcohol use in the two hours preceding – as well as following – a specific DV event (i.e. insult between dating partners).ResultsChi-square tests outline that alcohol use in the two hours preceding an insult i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use in the two hours following an insult. Regressions show that higher scores of hazardous drinking puts students at risk of insulting or being insulted in a context of alcohol use.ConclusionThe findings can contribute to DV prevention progra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