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1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采用朋友提名和Beck抑郁问卷,以73个班级303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班级朋友网络中不同连接步数朋友的抑郁水平对个体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互选朋友数量对抑郁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在控制了互选朋友数量的影响后,互选朋友中是否存在抑郁者,对个体自身的抑郁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提名与被提名的直接朋友和两度距离朋友中,抑郁朋友数量对个体的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同性抑郁朋友的数量对个体的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异性抑郁朋友的数量对个体的抑郁则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抑郁朋友在班级朋友网络中的影响范围仅限两度距离以内(包括两度),且这种影响不受朋友关系方向的限制。随着抑郁朋友的数量增多,个体抑郁的风险也显著增加,然而抑郁朋友对个体抑郁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同性抑郁朋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2.
信任是指一方在基于对另一方行为期望的基础上愿意冒一定的风险, 以期在将来得到积极结果的心理过程。近年, 认知神经取向的研究对信任行为引起的特定脑区激活进行了考察, 却忽略了大规模脑网络在信任过程中的整体作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任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并从认知神经网络视角对信任行为进行解释和整合。在模型中, 信任行为是动力系统、情感系统和认知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分别与奖励网络、显著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神经网络激活有关。此外, 模型还强调信任行为的反馈机制, 以此构成完整的建构模型。模型阐明了心理系统与中枢神经网络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认知神经角度解释了信任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和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243.
内隐序列学习意识已有三类理论如全局工作平台理论、神经可塑性理论、新异刺激理论都忽略了身体感受的关键因素, 难以揭示意识产生的根本原因。具身意识理论和研究发现, 运动/情感镜像神经元系统及与自我、认知控制系统的交互, 是初级/高级意识产生的本源, 但未涉及内隐序列学习规则意识这个对人类学习认知至关重要的领域。内隐序列学习研究实质上已接近揭示其学习机制正是感知觉运动具身学习, 其意识机制很可能是感知觉运动/情感具身意识, 并且其意识加工脑区与具身意识脑区有关键重合。未来研究可采用Granger因果大脑网络技术证明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本源, 并考察已有三类意识理论的具身基础, 以及探索意识影响因素的具身机制。  相似文献   
244.
通过研究左前额叶在非相关同对的语义编码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用于脑高级认知活动检测的可行性。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分别学习视觉呈现的20个汉字非相关词对,要求被试或将词对组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深加工),或判断两个词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组合(浅加工)。光学成像器即时记录连续光透过额骨及前额皮层后760nm和850nm的漫射光强变化,以此推测相应脑组织的血容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浅加工相比,左下前额叶在深加工时的血容量增多,尤其是背外侧部分。  相似文献   
245.
等量的视觉任务呈现在双侧视野比仅仅呈现在单侧视野能够获得更好的任务表现, 这被称为双侧视野优势(bilateral field advantage BFA)。BFA产生于两个紧密连接的机制:枕叶视皮层内的竞争性相互作用及背侧额顶叶网络自上而下的注意调控。前者主要发生在V1–V4等与视网膜存在拓扑映射关系的视皮层区, 后者则主要涉及两侧的顶内沟、右侧楔前叶及额眼区。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采用三维立体视觉材料探讨BFA, 考察它与其它视野效应间交互的脑机制, 同时也可尝试解决背侧额顶叶网络的各脑区在系统的功能连接方面尚存的争议。  相似文献   
246.
时间知觉与估计的认知理论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青  魏琳 《应用心理学》2002,8(2):58-64
本文回顾时间知觉与估计的实验研究 ,总结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结果 ,对该领域的各主要认知模型作了较全面的考察和评述 ,并进一步探讨了时间认知领域研究的今后发展 ,尤其是时间知觉与估计研究的脑电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47.
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科学与认知发展研究的融合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芬  董奇 《应用心理学》2002,8(4):51-55
本文介绍了发展的神经科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早期突触形成、关键期及丰富环境对脑发育的影响等领域的一些突出成就 ,阐述了从神经科学与认知发展共同研究的主题来考察两个学科的整合的意义 ,并对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8.
Studies in which the predatory-like attack of a cat upon a rat has been elicited by electrical brain stimulation have been briefly review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question of where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uch brain stimulation is producing its behaviorally meaningful effects. Two opposing but by no means mutually exclusive views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 is that brain stimulation elicits this behavior pattern primarily because it affects a specific motivated behavior system that is organized discretely in the midbrain and pons. The second is that forebrain neural activity is modulated in behaviorally significant ways by brainstem stimulation, which elicits predatory-like 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e cat. The possibility tha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altered stat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induced by brain stimulation which elicits 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e cat, may lead to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ltered stat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that underlie the aggressive dyscontrol syndrome and other episodic state disorde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49.
抑郁症的内表现型:快感缺失及其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感缺失,指的是体验快乐的能力下降,广泛出现在抑郁症中,但同时也是其他如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虽然快感缺失在精神病理学上非常重要,但较少受到研究重视。文章探讨了抑郁症和快感缺失的关系以及快感缺失个体的大脑奖励系统受损的神经机制,同时介绍了快感缺失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期待性和消费性两种损害类型以及研究所用的主客观测量方法。指出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症最有可能的内表现型及其对疾病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入。  相似文献   
250.
幽默是人类一种独特又普遍的现象,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有的研究对正常人和特殊个体幽默的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幽默加工的双阶段理论模型和神经机制、幽默加工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研究、幽默加工脑机制的个体差异以及幽默加工的大脑不对称性。未来的研究需在更宽的视野中对幽默的加工阶段模型以及幽默与其它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