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6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55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81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近30年来, 心理理论一直是认知发展领域关键而充满挑战的研究主题, 儿童理解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是心理理论发展的标志。诱导反应范式(elicited-response tasks)的研究结果表明4岁时儿童获得心理理论, 但是自发反应范式(spontaneous-response tasks)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15个月大时就已经具备心理理论。自发反应范式(spontaneous-response task) 是近些年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研究范式。针对幼儿能通过自发反应范式却不能通过诱导反应范式这一问题, 已有三种相关的理论解释:早期能力掩盖说、内隐知识解释论和观点追踪解释论。未来心理理论研究应注意将自发反应范式运用于特殊儿童, 并进一步验证和研究心理理论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72.
成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对意图和结果信息的利用存在不稳定的现象。Cushman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当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意图和结果信息;而当不存在负性后果时,主要关注意图信息。本研究通过句式变化操控意图信息的明显性,分别考察了两组大学生在对道德情景进行判断时意图信息强弱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中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突显负性意图信息后被试会增加道德谴责;(2)对负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道德谴责程度没有因意图信息明显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结果为中性时,人们主要利用意图的信息做出道德判断,但此时对负性意图的谴责程度并不稳定,容易受明显性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973.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 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 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 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其次, 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 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 最后, 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 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 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974.
领导者情感能够影响下属个体绩效和团队整体绩效, 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传染理论, 在个体层面上, 领导者情感通过情绪传染和领导者行为两条路径影响下属情感, 进而影响下属绩效和工作态度。其次在团队层面上, 个体情感通过情绪传染和交叉影响形成团队情感基调, 通过影响团队过程, 进而影响团队绩效。最后, 文章提出领导者情感的跨层整合模型, 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75.
王震宋萌 《心理科学》2014,37(3):723-728
新近研究发现辱虐管理对下属互动公平感的负向影响受下属权力距离调节:对低权力距离下属来说这种影响相对较强,反之较弱。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文对现有研究做了两方面拓展。首先,引入下属针对领导的总体公平感,考察权力距离在辱虐管理与总体公平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扩展那些仅关注互动公平感的研究。其次,引入领导-部属交换,解释权力距离具体是如何在辱虐管理与下属总体公平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的。以296名企业员工为被试,研究发现:(1)下属权力距离在辱虐管理与下属总体公平感之间有调节作用;(2)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即对不同权力距离的下属来说,辱虐管理对领导-部属交换有不同作用,进而对下属总体公平感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76.
采用句-图匹配范式,以可预测对立意义的句子和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汉语双重否定的加工方式以及句子的形式与语义对句子加工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研究发现:(1)双重否定是整体加工的;(2)在理解初期(250ms),否定反问句、双重否定祈使句与肯定祈使句的加工模式一致,都是直接表征事件的实际状态;(3)当句子形式与语义不一致时,读者更多地受到句子语义的影响。这表明,在双重否定加工机制的理论解释中,命题表征理论忽略语义,注重句子形式结构,而基于经验模拟理论的两步模拟假设则立足语义,忽略句子形式结构,两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77.
文献中关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存在争议, 本研究认为需要根据不同的就业绩效和具体的调节变量来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1, 基于预备性研究, 来自全国不同地区10所大学1190份问卷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包括8个因素:职业认同、乐观开朗、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社会支持、网络差异; 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2, 采用他评、前后间隔2周的问卷调查方法, 获得不同地区高校530份有效匹配问卷, 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但与录用通知书(客观就业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职业探索在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的倒U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职业探索高水平下二者呈倒U型关系, 而在职业探索低水平下二者没有显著关系; 生源地在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录用通知书的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农村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而城市大学生二者相关不显著; 城市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而农村大学生二者关系不显著。这为未来探究可就业能力的价值实现机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978.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公正的认知直接决定着民众的政治信任, 进而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合作。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非合作行为的典型表征。然而, 国内外研究中至今没有直接探讨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实证支持, 更无法进一步揭示其作用于合作行为的过程和条件。鉴于此, 本研究将社会公正分为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 将政治信任分为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 采用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社会公正对合作行为的过程机制, 建立其通过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作用于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 并进一步分析结果依赖性对这一路径模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有望提出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及其调节变量, 一方面在理论上深化和拓展本领域的研究, 另一方面实践中通过提升公正感、强化过程变量(政治信任)、干预调节变量(结果依赖性)等策略促进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979.
张宏伟  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78-1187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 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 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 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和道德清洁效应; 正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认同, 保持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解释水平理论整合了正负反馈机制, 两种道德行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公我、个体差异对道德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0.
电子产品改变了人们社会活动的模式和生活方式,其低龄化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塑造了儿童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源于儿童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的交互作用。生态科技微系统理论是在当今电子科技的环境下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背景框架提出的解释电子媒体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理论模型。电子产品作为儿童学习、娱乐、沟通和展示自我的工具,对儿童的认知方式、情感互动方式和参与社会的方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依赖于三个相互独立又关联的因素之间的作用:儿童自身的特点、电子媒体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儿童媒体使用的环境。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以探讨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儿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