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4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22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269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4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9篇 |
197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高熟悉度的具体名词组成的联结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判断模式下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预见偏差。研究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来看,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和延迟判断模式下都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而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时出现显著的高估,而在延迟判断模式下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具体分析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的准确性发现,在即时判断模式下,五、六年级学生的正向联结词对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四年级的正向联结词对出现高估;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反向词对都出现高估。在延迟判断模式下,三个年级学生在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上都有较好的准确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开始出现预见偏差。(3)延迟判断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减小甚至消除预见偏差。 相似文献
922.
使用青少年依恋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对上海市207名工读学校学生和116名普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1)和普通学生相比,工读学校学生对同伴更缺乏信任、情感更疏离,具有较低的自我概念,体验到的孤独情绪也较强烈;(2)工读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比其他年级学生要消极、女生比男生持有更为消极的自我概念,尤其是二年级的女生更为突出,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会到孤独感;(3)同伴依恋各维度在对孤独感的预测程度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4)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在同伴依恋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模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23.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性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体系\"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具影响的成就之一。研究招募115名在校大学生(69女,46男),分别完成优势价值实践调查、牛津幸福体验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研究发现:(1)在24种优势中,大学生的五大\"显著优势\"依次为爱与被爱、正直诚实、感恩感激、美的领悟、善良慷慨;(2)希望乐观、爱与被爱、社交智慧、洞察悟性等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3)希望乐观、爱与被爱、谨慎审慎、洞察悟性对幸福体验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而希望乐观、宽容宽恕、社交智慧、创造才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相似文献
924.
为了探讨成年期残疾个体对不同类型社交线索的注意偏向,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两个实验,分别采用情绪Stroop任务和同中选异任务考察了成年期残疾个体对社交反馈言语线索和社交反馈情绪线索的注意偏向。研究发现:(1)残疾人对社交拒绝词的颜色命名显著快于正常人,即残疾人对消极社交反馈言语线索存在注意偏向;(2)残疾人对愤怒面孔的检测显著快于正常人,正常人对快乐面孔的检测显著快于残疾人,即残疾人对消极社交反馈情绪线索更加敏感,而正常人则对积极社交反馈情绪线索更加敏感;(3)残疾人不存在对消极社交反馈情绪线索的注意解脱困难。 相似文献
925.
926.
注意偏向是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个体症状维持的重要因素, 其中注意警觉、注意回避、注意脱离困难三种注意模式得到了研究者最广泛的研究与讨论。随着研究深入, 有研究者提出SAD个体的注意模式不是单一、静态模式, 更有可能在不同注意模式间切换, 表现为动态的过程。目前, 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假设, 证据均指向SAD个体的注意偏向具有随着焦虑水平提高和注意控制能力受损而动态变化的倾向, 从注意警觉过渡到注意回避与注意脱离困难均如此。此观点还需研究进一步证实, 并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27.
在临终阶段,帮助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患者建立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叙事医学理论,结合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一书中的案例,分别从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三个视角,探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发展的指导意义。相较于传统医学模式,叙事医学模式下的临终关怀能够引导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对待衰老与死亡、促进医护人员叙事能力的提高、鼓励患者自我需求的叙事表达、关注家属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心理护理、改善家属在医疗决策中的辅助作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有望进一步推进临终关怀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928.
929.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