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篇
  4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中文故事阅读中预期与前后向推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忠义  彭建国  李强 《心理学报》2003,35(2):183-189
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中文故事阅读中前后向推理的差异及其与预期的关系。采用3×2独立设计,以反应时为指标,以较长的语篇为实验材料,分别利用核证法与命名法进行了实验一和二。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用2×2独立设计,并根据实验目的修改了实验材料。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前向推理和后向推理差异显著;实验二的结果则是前向推理和后向推理无显著差异,而且预期的3个水平在前后向推理上均无显著差异;实验三的结果表明,在预期与前后向推理间距离近和预期句详述的情况下,预期与前后向推理产生了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42.
刘志雅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6):824-832
采用学习迁移任务范式,使用基于单一特征的类别判断技术,比较了非线性分离结构下,分类学习和推理学习的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与策略和学习结果。结果表明:在学习效率上,分类学习比推理学习更好地习得了含有较多样例的类别知识,分类学习的速度上显著快于推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与策略上,推理学习比分类学习更为关注类别内不同特征的相关,但在分类策略的运用上不如分类学习灵活。在学习的结果上,推理学习倾向于原型记忆,分类学习倾向于进行样例记忆,分类学习比推理学习更好地掌握了类别原型  相似文献   
243.
4—6岁幼儿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鸿燕  方格 《心理学报》2001,34(3):47-52
该研究旨在探查4、5、6岁幼儿空间上下和前后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实验条件(一致、模糊、冲突)下儿童的传递性推理能力。为了尽量降低记忆对推理的影响,要求幼儿在前提呈现的条件下按前提方位关系进行传递性推理操作。被试为幼儿园4、5、6岁组儿童各24人,其中男女各半。主要结果表明:4岁幼儿开始萌发空间前后和上下方位的传递性推理能力;从4岁到6岁,“上下”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优于“前后”方位;4—6岁幼儿还不能完全摆脱知觉干扰因素的影响,形成稳定的传递性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44.
推理与工作记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总结了推理与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1)工作记忆的含义及其在推理中作用的相关研究;(2)推理与工作记忆关系的理论模型;(3)不同类型推理与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4)推理与工作记忆的认知神经研究;(5)推理与工作记忆的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45.
董安邦 《心理学报》1994,27(2):176-183
在心理测验过程中,有些受试者往往会说谎,作假答案,导致测验结果失真。本文使用逻辑推理的理论,探讨了在测验量表中设置“逻辑陷阱”来捕捉说谎者的方法。详细论述“逻辑陷阱”的测谎原理、设计方法。并给出具体推理过程的数学描述和证明。  相似文献   
246.
该文对Rips提出的“证明心理学理论”做了综合述评。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推理过程与人类记忆相互关系的解释;(2)根据逻辑学中的“自然推理规则”进行修正后用于解释人类推理过程的推理规则;(3)关于如何控制推理过程的论述。Rips认为他于1983年设计并实施的以“自然推理系统”所含各推理规则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支持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47.
施动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意向捆绑即人的动作及动作的感觉结果两者的时间点主观上被感知为相互靠近的现象,为研究人类的施动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测量手段。本文综述意向捆绑的实验范式和认知机制,发现目前线索整合理论能最好的解释意向捆绑现象。意向捆绑的范式可以用于临床疾病和跨文化的研究。今后还应深入研究意向捆绑机制及意向捆绑与施动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8.
Gary   L.   Brase 《心理学报》2007,39(3):398-405
当形式操纵有助于贝叶斯推理时会有怎样的加工发生呢?一种观点认为自然取样的频率可以激发在其操作中具有相对特异性的特权表征系统。而与之相对的一种观点则认为,自然取样频率只是引发具有嵌套关系的更为普遍的加工的一种方式。比较两种观点,后者预示着只需要使用相当简要和直接的干预(如简单的指示)就能够促进推理的改善,而前者则意味着更为广泛的干预和/或更有洞见的理解才能改善推理。本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暂立即的干预,还是预存的表征偏向,抑或是表征的灵活性都不能促进被试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有证据显示,频率论者的问题解释可以改善统计推理表现,而且有时还会增加其反应的信心。这些结果支持了特权表征系统观  相似文献   
249.
两种学习模式下类别学习的结果:原型和样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雅  莫雷 《心理学报》2009,41(1):44-52
利用“学习-迁移”的任务范式和单一特征类别判断技术,探讨了分类和推理两种类别学习模式的结果,比较了两种学习模式的效果和策略。研究表明:两种学习模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分类学习的结果是样例,推理学习的结果是原型;在学习效果方面,分类学习比推理学习在达标比例上更高,但在进度上差异不显著;在策略运用方面,分类学习比推理学习更快地使用单维度策略,而在高水平策略的运用上,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0.
对93名幼儿进行了五种因果变化模式的因果推理题目的测试。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因果变化模式下,被试进行因果推理的成绩存在差异,且在对于这五类题目的掌握上具有一定的顺序。(2)被试在同样因果变化模式题目的表现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在因果联结强度相同的题目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3)被试对于各题目回答的正确率并不随原因与结果联结次数的增多而提高。(4)即使是在观察到的刺激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被试的回答仍会因因果变化模式的差异及主试对于题目解释的不同而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