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8篇
  4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已有研究表明,扩张身体姿势可启动个体的权力感。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实验1考察身体姿势对免惩罚游戏的提议者进行金钱分配时的影响,实验2和实验3分别考察最后通牒游戏、免惩罚游戏的回应者在蜷缩和扩张姿势下对各种分配类型方案的拒绝率。结果表明,与蜷缩姿势相比,扩张姿势使个体更倾向于在免惩罚游戏提议者角色时做出更多的利己不公平分配,同时使个体更倾向于拒绝最后通牒游戏和免惩罚游戏中的不公平分配。本研究证明了扩张姿势启动的权力感可影响个体的公平决策。  相似文献   
172.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73.
李秀妍  伍珍 《心理科学》2021,(2):433-439
认知风格是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的一贯模式,影响诸多认知活动。本研究测量了98名4-8岁儿童的认知风格和积木拼图中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发现:(1)4-8岁儿童总体上表现为整体型认知风格,但分析型认知风格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发展;(2)认知风格影响问题解决策略:越偏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儿童越多使用主体参照策略(即先拼主体图形再补充其他部分),并且越少使用线索推断策略(按照行/列的线索顺序依次拼图)和局部定位策略(根据某一局部图案的具体位置摆放积木)。本实验首次探索了低龄儿童认知风格的年龄差异,发现认知风格在发展早期就已影响问题解决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作用,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4.
以38名大学生和研究生为被试,采用Chicken Game实验范式测量合作行为,考察了单人和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性别和游戏习惯对玩家在博弈决策中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可以促进玩家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2)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男玩家(相比女玩家)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更多;(3)玩游戏的习惯影响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相比于经常习惯与现实朋友玩游戏和独自玩游戏的玩家,经常习惯与网友玩游戏的玩家在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的合作行为更多。本研究不仅证实了一般学习模型,也证实了亲社会合作类视频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75.
采用2(诚实-谦逊性:高分组、低分组)×3(人际亲密性:家人、朋友、路人)×2(提议不公性:高不公提议、低不公提议)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人际冲突情境下诚实-谦逊性与公平规范执行中人情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人际亲密性的增强,人们对互动同伴的互惠预期越高,更倾向于接受不公提议;高、低诚实-谦逊者付诸公平规范执行时均会考量双方彼此的人际亲密性,但高诚实-谦逊者存在更强的人情效应。结果表明,高诚实-谦逊者更在意维持有价值的人际关系,愿意宽容重要他人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76.
为探讨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以及其中介机制,采用了两轮最后通牒博弈提议者实验任务,第一轮测量分配方案被接受和拒绝的情绪预测偏差,第二轮测量提议者的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影响公平决策;(2)公平感知在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与公平决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提议者对积极结果的情绪预测偏差,会降低其公平感知,进而降低其分配方案公平性; 提议者对消极结果的情绪预测偏差,会提高其公平感知,进而增加其分配方案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7.
经济人信念认为人是自私的与理性的,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人际信任。然而,以上研究均是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启动研究,限制了结论的可推广性。本研究编制了经济人信念量表,测量了351名成年被试的经济人信念及他们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以及其子女的信任水平,以考察父母的经济人信念对自身信任和其子女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究所编制的经济人信念量表信效度良好;(2)父母和儿童在投资博弈中均表现出了一定水平的信任;(3)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其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4)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男孩在投资博弈中的投资额,主要表现为父亲的经济人信念能够负向预测男孩的投资额。  相似文献   
178.
通过视觉与组词任务启动范式的两个实验考察了利他人物形象与利他词语对利他行为的内隐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完成利他人物形象视觉启动(实验1)与完成利他组词任务启动(实验2)的实验组被试,在独裁者分配任务中分配给他人的钱数显著多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表明:利他人物形象视觉和利他语义组词都可以使个体的利他行为被显著直接无意识启动,即内隐启动。研究对设计能更好地启动人们的利他行为的一般情境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9.
社会善念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充满善意地关注、尊重并保护他人选择的需要和权利的行为,通过实施社会善念有助于提升他人的合作行为。为检验这一假设,本实验设置了“施—受”双方的互动博弈情境,采用“物品选择游戏”操纵实施者的社会善念水平,分别利用信任博弈和公共物品游戏测查接受者在互动过程中的信任水平和合作行为。结果发现:相比于低社会善念组,被试在高社会善念组中表现出更高的信任水平和合作行为。进一步路径分析也发现,信任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见,社会善念行为的实施为互动双方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降低了人们时时“设防”的监控动机,使合作带来的利益双赢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0.
从社会决策角度出发,依托博弈论的经典范式是研究抑郁症病人人际与社会功能障碍的一个切入点。Ruff和Fehr (2014)提出在社会决策中存在三类情境,即社会反馈、替代性评价、社会原则。我们从这个理论框架出发,发现抑郁症病人在社会反馈加工中存在社会性快感缺失,对社会拒绝的敏感性增强;在替代性评价过程中,共情和心理理论能力减弱;抑郁症病人对决策中的社会原则(公平、合作)存在适应不良现象,如过度利他性。未来的研究一方面可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病人的社会性快感缺失现象,另一方面可采用经颅电/磁刺激与脑成像技术结合或超扫描技术,提高研究结果的解释力和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