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感觉寻求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非适应性问卷和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对519名工读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情况以及感觉寻求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比例为51.1%,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问题很严重;(2)感觉寻求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具体而言,感觉寻求会增加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以非适应性认知为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讨大学生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特质移情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整体特质移情能力较高,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其所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网络利他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大学生特质移情和网络社会支持均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网络社会支持的两个分维度情感支持和友伴支持在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3.
人类的非理性被经济学家Keynes视为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而情绪是非理性行为的背后推动力之一。那么情绪是否与股票市场波动有关, 甚至预测股市波动?首先, 笔者从心理和神经生理角度出发, 尝试解释决策主体情绪、社会情绪是如何影响个体金融决策的。其次, 笔者将情绪与股市关系研究大致划分为投资者情绪与社会情绪研究。投资者情绪研究主要通过主观调查和客观市场指标构建情绪指标; 而近年来的社会情绪研究, 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社会情绪研究, 为情绪与股市关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关于情绪与股市的关系问题远未定论, 情绪影响股市的内在机制也有待未来研究继续深化。而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在情绪与股市关系这一研究领域中, 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4.
考察气质(感觉寻求、意志控制)和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对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的独特效应,以及气质间对青少年PIU的交互效应和气质与教养方式对青少年PIU的交互效应。采用气质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PIU问卷,对131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意志控制、感觉寻求、专制教养对青少年PIU有独特效应,权威教养、纵容教养对青少年PIU没有独特效应;(2)气质内部交互影响青少年PIU,意志控制缓冲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3)教养方式调节部分气质与青少年PIU的关系,具体为权威教养缓冲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纵容教养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  相似文献   
95.
互联网成瘾者内隐网络态度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内隐互联网态度是个体对网络内隐的、自动化的心理倾向。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持有对互联网积极评价的内隐态度.这种评价可以通过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有效改变.通过对IAT、效应的考察表明,网络成瘾者内隐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易变化性特点,内隐矛盾态度(AIA)可能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整合性视角。  相似文献   
96.
肖崇好 《心理科学》2004,27(3):726-728
该文介绍了网络环境,论述了网络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网络用户心理的影响。指出对网络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心理学家采用不同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把网络作为现实环境中的新元素,可能导致研究者使用传统的研究思路,把网络看成是自变量;把网络当作一个新环境,研究者最初应该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但在国外,在研究初期就使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互补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本文最后对这一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7.
网络成瘾研究概述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叶新东 《心理科学》2004,27(6):1446-1448
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当前行为成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网络成瘾研究。文章在介绍成瘾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网络成瘾界定的主要指标和方法.同时对当前网络成瘾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8.
Internet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means of recalling and sharing personal memories in the digital age. What is the mnemonic consequence of posting personal memories online? Theories of transactive memory and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would make contrasting predic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college students completed a daily diary for a week, listing at the end of each day all the events that happened to them on that day. They also reported whether they posted any of the events online. Participants received a surprise memory tes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diary recording and then another test a week later. At both tests, events posted onlin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those not posted online to be recalled. It appears that sharing memories online may provide unique opportunities for rehearsal and meaning-making that facilitate memory retention.  相似文献   
99.
The ever-increasing engagement of children and youth in social media and gaming activities online has created new challenges for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of children’s spirituality. Bringing psychosocial and media studies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a of adolescent ‘drama’ and morality, cyberbullying, and the vulnerable adolescent’s desire for intimacy and community into conversation with ideas about and practices for children’s spiritual nurture is essential work. Questions abou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f digital participation on moral imagination, levels of aggress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urs in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can be developed online are key concerns to be explor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00.
在前期访谈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被试为选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DBQ由好处分问卷和代价分问卷组成,其中好处分问卷维度包括放松心情、获取知识、方便交流和获得成就感;代价分问卷维度包括空虚苦恼、荒废学业、人际受损、浪费金钱。IDB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