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篇
  82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61.
社会比较是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通过对70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社会比较、抑郁、人际自立以及性别间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抑郁与能力比较显著正相关,与人际自立显著负相关。多重调节模型分析表明,人际自立显著调节能力比较与抑郁关系,且有性别差异。低人际自立男大学生,能力比较显著影响其抑郁程度。建议重点关注低人际自立男大学生,及时化解其由于社会比较产生的负性情绪,避免陷入抑郁“泥潭”。  相似文献   
662.
为探讨不同社交网站使用(微信和微博)和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8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微信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不显著,而微博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显著,即微博使用越多,抑郁越多;(2)微信使用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正向预测抑郁;而微博使用不能直接预测抑郁,其效应完全由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所链式中介。研究提示,微信使用和微博使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是不同的,微信比微博有更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多种效应。  相似文献   
663.
中医药对外传播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术语无法意译必须音译的情况。通过检索2021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20版)》“R2中国医学”的18种期刊杂志,发现在人名、书名、穴名、中草名、方剂名等术语的音译方面存在不一致、不规范现象。依据我国及国际相关标准和规定,建议音译时:人名应以“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形式,书名应以“词为单位、首字母大写”形式、穴名应以“首字母大写附(腧穴代码)”形式、中药名应以“首字母大写附(拉丁语名)”形式、方剂名应以“词为单位、首字母大写、剂型意译”形式。  相似文献   
664.
本研究考察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感知的影响,并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控制社会比较的方向、不公平程度及有无代价等因素,结果发现,社会比较会影响大学生的公平感知,在向上社会比较条件下,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平等选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能够调节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感知的影响,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在向下社会比较时更愿意选择平等选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平感知,关注自身利益是否最大化。  相似文献   
665.
为探讨浪漫媒介内容接触对大学生浪漫信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浪漫媒介内容接触问卷、感知真实性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浪漫信念量表对614名无恋爱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浪漫媒介内容接触与感知真实性和浪漫信念都呈显著正相关,感知真实性和浪漫信念也呈显著正相关;(2)感知真实性在浪漫媒介内容接触对浪漫信念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浪漫媒介内容接触对浪漫信念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感知真实性的中介效应均受到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且在高社会比较倾向群体中,这两种效应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666.
This paper explores five examples of envy, examin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inical situations. The theory relating to envy is extensively reviewed and a critique of the Kleinian position is offered, suggesting that the aversion to separation and difference is not only prior to, but also has explanatory precedence over, the functioning of envy. Kleinian examples are explored in this light. The experience of separateness and difference is understood to lead to a number of outcomes: envy, admiration, competitiveness, a sense of low self-esteem and inadequacy, or a fear of being envi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dividual's particular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 and their associated relational pattern will determine their experience of envy. Examples of schizoid, borderline, narcissistic and hysteric functioning in relation to envy are examined in some depth. The link between these phenomena and the death instinct is touched on.  相似文献   
667.
Two test statistics are proposed for testing the equality of two correlated proportions when some observations are missing on both respons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ests in terms of size and power is compared with other tests by mean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proposed tests are easily computed and compare favorably with other tests.  相似文献   
668.
齐亡秦兴的历史命运虽由诸多因素促成,但不可否认,军事实力的差异是造成两国命运迥异的最直接原因。军事力量强弱与军事制度密不可分,军事制度是否健全、能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成为决定一国军事实力强弱的关键,正是军事制度的差异对齐秦两国一亡一兴的最终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69.
本研究旨在了解社会比较如何激发员工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社会比较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员工追求地位体现社会比较偏好,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体现社会比较信息,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体现社会比较环境。通过对91个团队407名员工实施两阶段调查发现: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追求地位、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促进亲组织不道德行为。追求地位和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正向调节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