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8篇
  605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In this essay, inspired by the somatic turn in philosophy initiated by Richard Shusterman, I want to invoke the language of classical Confucian philosophy to think through the best efforts of William James and John Dewey to escape the mind-body and nature-nurture dualisms—that is, to offer an alternative vocabulary that might lend further clarity to the revolutionary insights of James and Dewey by appealing to the processual categories of Chinese cosmology. What I will try to do first is to refocus the pragmatist’s expla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 and body through the lens of a process Confucian cosmology. And then, to make the case for James and Dewey, I will return to the radical, imagistic language they invoke to try and make the argument that this processual,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vital bodyminding” is in fact what they were trying to say all along.  相似文献   
122.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 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 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 结果是交互效应不显著; 实验3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 出现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交互效应。该结果表明: (1)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优化, 重复刺激有末位优势效应。(2)重复知盲的产生不是发生在知觉阶段, 而是发生在报告阶段。(3)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理论比建构/归因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3.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理论是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应用现实治疗法的过程中发展的新理论,取代“控制理论”成为现实治疗法所有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人一生所做的都是综合行为,人唯一能够选择的是自己的行为。选择理论修正了基本需要、优质世界、综合行为等概念和内涵,强调内部控制,强调人的选择,否认心理疾病,重视关系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选择理论产生的历程,阐述了它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咨询中的应用,最后结合中国文化及咨询经验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4.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在实验2中,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在实验3中,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A combined study of neutron diffraction and difference dilatometry on submicrocrystalline Ni prepared by high pressure torsion aims at studying the anisotropic behaviour during dilatometry and its relation to internal stress and structural anisotropy. Macroscopic stresses were undetectable in the dilatometer samples. Along with specific tests such as post cold-rolling, this shows that an observed anisotropic length change upon annealing is not caused by internal stress, bu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herent microstructure, i.e. the anisotropic annealing of relaxed vacancies at grain boundaries of shape-anisotropic crystallites.  相似文献   
126.
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考察了语境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歧义句理解过程中抑制内部干扰的影响。结果发现:语境位置影响歧义句的歧义消解,对歧义句不适当意义的抑制作用方面,前语境优于后语境;在自然阅读的条件下,在句子加工的初始阶段,场独立个体能够更好的利用前语境信息抑制内部无关信息的干扰,而场依存个体在句子加工的初始阶段对前、后语境的阅读时间上不存在差异,而在句子加工的后期需用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对内部干扰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7.
《心理学报》2024,57(2)
负面绩效反馈对员工学习和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其往往难以被员工所接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逐渐应用于组织情境中, 探索AI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对员工行为及态度的影响成为重要议题。采用4个递进式实验探索了AI与人类管理者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对个体绩效改进动机的差异化影响及机制。实验1~3采取经典的虚假反馈的策略, 发现相较于人类管理者, AI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引发个体更高水平的绩效改进动机(实验1)。并且, 在客观任务中, AI (较人类管理者)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引发个体更高水平的绩效改进动机; 而在主观任务中, 结果则相反(实验2)。此外, 个体对于负面绩效反馈的内部归因解释了上述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实验3)。实验4则采用相对真实的负面绩效反馈情境, 重复了先前3个实验的研究发现。该研究对于组织为何以及何时应用AI提供负面绩效反馈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8.
夏勉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07,39(5):892-900
在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决策模型”框架下,探查处于第三阶段的被试的求助行为,侧重研究⑴对心理问题的归因、⑵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⑶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这三个变量对实际求助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对求助行为均有预测作用。其中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除了对求助行为有直接作用外,还以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求助行为。整个模型对求助行为解释的变异量达到26%  相似文献   
129.
局部繁荣下的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理解贫困以及与贫困有关的心理模型和决策过程、并促进人类的幸福与公正,是心理学家的一项重要使命。文章旨在阐明心理学在理解贫困和减贫工作中的角色,并对贫困心理学的研究思路、贫困归因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介绍。最后,在总结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未来的贫困心理学应对特殊的目标群体做更多关注,并发展更可靠的测量方法,挖掘更多影响贫困心理的人格、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0.
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