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38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亲子依恋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检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理论观点。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和亲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2)家庭环境中家庭亲密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父子依恋中的父子信任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母子依恋中的母子疏离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3)家庭亲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所起的中介作用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支持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相应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7.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task analysis for creating a continuous ABC data‐collection application using Xcode on a Mac computer. Behavior analysts can program an ABC data collection system, complete with a customized list of target clients, antecedents, behaviors, and consequences to be recorded, and have the data automatically sent to an e‐mail account after observations have concluded. Further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customize the ABC data‐ collection system for individual preferences and clinical needs. 相似文献
28.
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高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2)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3)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对大学生陷人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9.
Shepard Siegel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4(6):296-300
ABSTRACT— Environmental cues associated with drugs often elicit withdrawal symptoms and relapse to drug use. Such cues also modulate drug toler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drug-associated stimuli to withdrawal and tolerance is emphasized in a Pavlovian-conditioning analysi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Conditional responses occur in the presence of cues that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drug in the past, such as the setting in which the drug was taken. These conditional responses mediate the expression of tolerance and withdrawal symptoms. Recently,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hat internal predrug cue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cues, elicit pharmacological conditional responses that contribute to tolerance and withdrawal. Such internal cues include cognitive or proprioceptive cues incidental to self-administration, drug-onset cues that are experienced shortly after administration, and emotional cue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ing analysis, addiction treatment should incorporate learning principles to extinguis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imuli (environmental and internal) present at the time of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ddictive drug.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