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26篇 |
免费 | 556篇 |
国内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60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286篇 |
2019年 | 279篇 |
2018年 | 213篇 |
2017年 | 301篇 |
2016年 | 308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737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243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205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和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984.
心理理论是对他人心理状态进行推论的能力。考察心理理论的经典范式是错误信念任务, 而青少年和成人在这种任务上可能出现天花板效应。为了测量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理论, Valerie E. Stone和她的合作者设计了失言识别任务。征求了Stone意见, 对失言识别任务的提出、构成、使用进行了介绍, 说明了该任务相对于经典范式的优势; 与此同时, 分析了失言识别任务范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其效度指标问题, 与言语能力的分离问题, 失言识别任务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分离等。未来研究可以尝试编制失言识别任务的本土化的量表, 并利用其探讨年长个体心理理论水平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85.
执行功能紊乱理论(Theory of Executive Dysfunction)、弱的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和心理理论假说(The Theory of Mind Hypothesis)是解释孤独症认知障碍的三种重要理论。本文着重通过回顾以往的实验研究来探讨三种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进的方向, 以及三大理论之间的关系。三者可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孤独症认知障碍的机制, 如何综合起来更好地揭示孤独症的认知障碍和病理机制, 尚需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同时更多地考虑不同认知因素的交互影响以及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可能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6.
987.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88.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照顾或与孩子交流时,过分关注与使用手机而忽视孩子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亲子关系交流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损伤人际交往能力、导致问题行为增多。现有研究采用取代假说、多任务操作理论以及依恋理论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探讨儿童对父母手机使用行为的看法以及移动设备对亲子互动可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89.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unification on East German families and on the situation of women in the East. The main hypothesis is that women are the losers of German unification, not only in terms of their de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force, but also in terms of their weakened position in partnerships and their increasing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domestic sphere. The findings are based primarily on personal interview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mili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describes respondents' recollections of their everyday lives during the days of the former DDR (East Germany)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family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family members that prevailed. It focuses on the domestic division of labor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high female employment on gender roles in the family and in the socialist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German unification on families in East Germany. 相似文献
990.
Substructural logics on displa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