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The author attempts to develop a concept of psychic trauma which would comply with the nucleus of this Freudian notion, that is, an excess of excitations that cannot be processed by the mental apparatus, but which would also consider the functions and the crucial role of objects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sychism and in traumatic conditions, as well a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ethodological positioning according to which the analytical relationship is the sole possible locus of observation, inference and intervention by the psychoanalyst. He considers as a basic or minimal traumatic psychoanalytical situation that in which a magnitude or quality of emotions exceeds the capacity for containment of the psychoanalytical pair, to the point of generating a period or area of dementalisation in the psyche of one or both of the participants, of requiring analytical work on the matter and promoting a signifi cant positive or negative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Availing himself of Bion's theory about the alpha function and the metapsychological conceptions of Freud and Green concerning psychic representations, he presents two theoretical formulations relating to this traumatic situation, utilis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altered focus’ model proposed by Bion. He presents three clinical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formulations.  相似文献   
202.
公共卫生的作用及政府职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世纪人类健康的进步的贡献和2003年非典危机的爆发,都反映了公共卫生的作用,公共卫生投入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贡献.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与健康指标的关联,政府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产品的必要性.而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基本公共卫生产品供给的重要前提是确保政府预算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使其对人民健康产生正向的积极促进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实行分级管理和考核监督机制,是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政府投入水平和改善投入机制,是今后强化中国政府公共卫生职责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3.
探讨影响知识女性健康的因素;自拟调查表,随机调查了359名城镇知识女性,用SPSS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城镇知识女性的健康与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有关,家庭因素是影响知识女性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4.
人造物概念的表征:功能、意图和目的论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概念结构研究从“相似”到“解释”的理论转向为背景,评述人造物领域的“意图-历史论”(Bloom, 1996),提出人造物概念结构中自上而下的约束是来自“使用目的”而不是“设计意图”。分析近期报告的大量实验,最后提出人造物概念表征的“基于使用的目的论”的解释模式和人造物归类的双重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205.
分散注意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完成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纬  贺莉 《心理科学》2005,28(1):111-113
本研究试图探讨在分散注意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完成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试为98名大学生。在实验中,当前任务为数字听写,同时放映一段无声动画短片,将前瞻记忆任务(即看到某一靶线索画面时在相应数字上做记号)嵌入其中,动画片结束后要求被试完成若干与动画片内容有关的问题(事先通过指导语告知)。结果发现:1、前瞻记忆任务的成绩与被试的性别几乎无关,与材料熟悉程度也无显著相关;2、与被试对材料的喜好程度显著相关,提示即使在分散注意条件下,被试在完成前瞻记忆任务时也可能会根据偏好自动调整注意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6.
苏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一个世纪来,苏俄心理学不仅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7.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磊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傲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08.
论友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友善的本义是指像朋友一样善良。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友善 ,本质上是指友好善良的公民伦理关系和公民秩序。公民关系和公民秩序应该友善 ,是因为 ,我们的良序社会及其公共领域 ,都是伦理性的合作体系。友善规范具有规范、创造、整合功能。友善规范是抽象的 ,它的实施需要细分为更具体的义务 ,即善益待人、和气待人、诚实待人、宽厚以待人、平等相待。友善也是公民的一种主要道德品质 ,公民由之在公共领域做出友善的事情和行为友善。当前公民对于友善患有三症 ,即友善情感上的冷默症、友善行为上的推卸症、友善结果上的恐惧症。克服这三种症状 ,需要伦理、道德、管理等相结合 ,从伦理上建设公民关系和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209.
我国对“礼”和“礼仪”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传统道德中许多关于“礼”和“礼仪”的论述 ,包含着合理的思想内核。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笔财富 ,充分发挥它的道德功能 ,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1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xtent to which parents' moral thought and family processes are involved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adolescent moral thought. Olson et al's (1992) Circumplex Model and White's (2000) Family Socialization Model provided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at families high in cohesion, adapt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would facilitate the transmission of moral values between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more effectively than families low in these family processes. Results involving 218 adolescent-parent dyads revealed that perceived family cohesion and communication moderated the father-adolescent moral thought relationship; that several facets of both parents' morality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adolescents' morality; and that all three family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certain aspects of adolescent morality. Therefore the extent to which parents' socialize adolescent moral values will vary according to each parent's moral view, the strength of family processes and the content of moral thought being transmit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