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92篇
  1287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习惯性反应指学习者根据自身阅读习惯来进行学习时间分配,它通常由词对位置这一外部线索激发。研究运用眼动记录技术,采用Metcalfe范式探讨词对位置和难度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以检验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习惯性反应。结果发现:(1)在自定步调总学习时间上,学习者倾向于对难度越大的项目分配越多的学习时间;(2)在前期自定步调学习进程上,当词对位置为易-中-难条件时,学习者倾向于优先在容易项目上分配较多的学习时间,接着是中等难度项目,最后是困难项目;当词对位置为难-中-易条件时,结果相反。这说明学习者的自定步调总学习时间受项目难度驱动,而前期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受习惯性反应影响。  相似文献   
232.
说明文阅读中的视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文的阅读视角不仅影响阅读中信息的获得,而且会影响实时阅读加工过程。目前对视角效应最新的眼动研究,围绕阅读中编码相关信息到工作记忆中是否需要额外的时间这一争论,揭示了过去知识和工作记忆容量对阅读视角效应的影响,对视角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3.
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发现中文读者可使用词素位置概率等语言学线索帮助词切分,而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重要程度以往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词汇判断和眼动实验,考察中文读者对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利用情况。实验1a和1b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在不同词频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在错误率和反应时指标上,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实验2a和2b采用句子阅读任务,考察在自然阅读情境中被试对词素位置概率的运用。在凝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指标上,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均不显著。词汇判断和眼动证据共同表明,词素位置概率信息是中文读者重要的语言词切分线索,且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相比,词首词素位置概率在词汇切分与识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同时,词素位置概率线索的运用会受到词频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复合词加工的混合通达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234.
旋转汉字识别的眼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冰  孙复川 《心理学报》1999,32(1):7-14
该文以客观眼动测量方法考察了单个旋转汉字的识别和由旋转汉字组成的短文的阅读过程。对心理旋转操作在汉字辨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操作对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5.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利用2个预实验和1个正式实验,考察阈下不同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要求被试在具有表情与注视线索的面孔呈现完毕后,快速而准确地对目标的位置进行判断。记录被试反应时间。结果显示,当被试未有意识的觉察到注视线索与面孔表情时,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存在,并受到表情的调节。表现为:在注视线索有效并伴有恐惧表情时,被试对于目标的判断更加迅速;当比较不同表情下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时发现,恐惧表情面孔出现时,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之间反应时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阈下情绪刺激能够激发个体更原始的生物性反应;在早期注意阶段,个体对于恐惧信息更加敏感,注意存在负向情绪偏差。  相似文献   
236.
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文章标记对阅读信息保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标记有利于读者对文章信息的保持;随着年级的增长,读者利用文章标记建构文章表征的能力不断提高;文章标记对文章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存在选择性加工,通过延时加工测量技术和眼动分析技术证实了策略转化假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7.
摘 要 为探索情绪刺激如何影响虚假记忆及其在分离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神经活动中的作用,以IAPS图片为标准情绪刺激,19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DRM实验范式,从行为、眼动和ERP三个方面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发现,情绪的唤醒度和效价都能促使虚假记忆的产生,只是唤醒度影响时程更早。眼动和ERP的联合分析还发现了在情绪刺激下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在神经活动层面上存在差异:早期虚假再认图片比真实再认图片需要更深的加工来实现对目标的识别;晚期虚假再认需要更多的信息搜索、比较等加工来完成其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238.
用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考察了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有效性,结果发现:(1)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小学生的有效读速;(2)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显著减少注视次数、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3)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显著扩大眼跳距离。  相似文献   
239.
研究以SMI眼动仪为工具考察了30名3~4岁幼儿在自主阅读和伴读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特点。结果发现:(1)阅读方式对幼儿的眼动模式产生一定影响:伴读方式下儿童的平均注视时间更短,伴读方式有利于3~4岁幼儿对图画书的信息加工。(2)幼儿对图画书中关键信息的注视受到阅读方式的影响,表现为伴读方式下幼儿能更早注视关键信息。(3)幼儿在两种阅读方式下均表现为图画优先、人物主体优先和面部优先的特点而很少关注文字。  相似文献   
240.
陈洁彬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5,47(2):176-189
采用回指解决方法, 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路径转弯对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机制。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 读者在建构含有路径转弯的语篇时, 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路径转弯效应。总体趋势为当语篇的空间描述简单(转弯次数<2)时, 目标句的阅读时间会随着转弯次数的增多而增长, 但当语篇的空间描述复杂(转弯次数>2)时, 不仅不再出现路径转弯效应, 反而出现了该效应的反转现象。实验3借助眼动仪监测, 运用语篇与主人公行走路线同步动态呈现模式, 让被试实时追随主人公行走路线, 控制转弯次数和路径距离, 以当前位置与回指地点间的直线距离为自变量, 探究读者在空间描述复杂时建构空间情境模型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阅读空间描述简单的语篇时, 读者建构的空间情境模型是路线型的, 通过逆向搜索的方式进行回指解决; 当语篇的空间描述较为复杂时, 读者倾向于建构地图型空间情境模型, 以俯视的视角通过空间搭桥寻找空间最短直线距离进行回指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